冬天,高血壓患者最明顯的感覺是:血壓突然增高,難以控制。于是,一些“久病成良醫”的患者,開始自行調降壓藥,有時非但沒有起到良好的降壓作用,反而增加了藥物不良反應,所以,冬天到了,高血壓患者應該如何調整降壓藥,才能做到既安全又有效呢?
調整降壓藥:需根據血壓實際情況
氣溫降低后,患者需要根據自身血壓情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調整降壓藥,絕不能憑感覺或偶測的血壓水平隨意“調藥”。首先,血壓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引起頭暈、頭痛等不適;而這些感覺有時又與血壓水平的高低并不相關,所以,不能憑感覺調藥。同時,依據血壓水平“調藥”,并非是憑某一次的血壓值調藥,而是根據一段時間(1周左右)的平均血壓水平調藥。否則,憑一次血壓高低隨意調藥,血壓會越調越亂,這種憑偶測血壓值隨意調降壓藥,是造成血壓波動的人為因素,而血壓波動大,會增加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冬天,患者更要注意監測自己的血壓,而監測血壓的最好辦法是家庭自測血壓。血壓計應選用經過國際認證、上臂式電子血壓儀。測量血壓的時間,一般選在兩個時段:一是早晨服藥前測血壓,以了解清晨及全天血藥濃度最低時的血壓。清晨是一天中血壓較高時段,也是容易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的危險時段;二是傍晚4-6點鐘。因為這是全天又一個血壓峰值時段。若這兩個時段的血壓都控制達標,可大大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合理“調”藥:增加療效,又不增加不良反應
1.單藥增加劑量這種調整降壓藥的方法,增加療效外,也可能增加不良反應,應注意監測與防范。
* “地平”類降壓藥:增加劑量,可能會增加踝部水腫、牙齦增生、心率增快等不良反應。
* “普利”或“沙坦”類降壓藥:個別患者可能發生高鉀血癥,尤其,對腎功能異常或老年人,增加劑量后,要注意監測血鉀和腎功能。
* β受體阻滯劑:要注意監測心率、心電圖、血脂、血糖等,因為長時間、大劑量服用β受體阻滯劑,可能會引起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以及體重增加、血脂、血糖輕度異常等。
* 利尿藥:應注意監測電解質和腎功能,因為利尿藥可能引起電解質紊亂,最常見的是低鉀血癥、低鈉血癥、高尿酸血癥,甚至痛風。
2.加用另一種降壓藥(又稱聯合用藥)醫生常常會為患者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并注意與原用藥物是否有配伍禁忌。如原用藥物方案中無利尿藥,且患者又沒有禁忌證,可以加用利尿藥。在聯合用藥時,要注意兩種藥物的不良反應不能相似,以免增加風險。例如,兩種藥物都有減慢心率作用,或兩種藥物都能降低血鉀,這兩種藥物就不能聯合使用,否則會導致嚴重不良反應。
3.改用另一種降壓藥。可能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一樣,療效有些差別,但實際上,藥物間的療效差異并不大,所以,這種調藥方法不太可取,尤其冬季,可能在換藥期間,會因血壓高,增加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并非所有高血壓患者到了冬天都要“調藥”,有些患者的血壓并沒有“夏低冬高”的特點,是否需要“調藥”,要看血壓監測的結果,并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治療方案。隨意“調藥”,有時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降壓作用,反而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
初少莉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在繼發性、難治性高血壓診斷與治療方面經驗豐富,并擅長妊娠期高血壓管理,精于高血壓血管病變及不良心血管病預后的綜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