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兵 柏愚(副主任醫師)
替丁類藥物:治消化性潰瘍良藥
替丁類藥物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抑酸藥,主要用于治療胃酸增多引起的疾病,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糜爛性胃炎,部分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證實,替丁類藥物有顯著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對因化學刺激引起的腐蝕性胃炎有預防和保護作用,對應激性潰瘍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顯療效。然而,替丁類藥物同時也是肝酶抑制劑,會影響到多種經肝代謝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使其他藥物發生蓄積,影響其他藥物的療效。
“三代”鎮靜催眠藥:“二代最”常用[l1]
現在,市面上治療失眠的藥物主要為鎮靜催眠藥,經過多年的發展,鎮靜催眠藥的種類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第一代的鎮靜催眠藥如巴比妥類、水合氯醛等藥物由于副作用太大,目前已較少在臨床上使用;第二代鎮靜催眠藥主要指苯二氮卓類藥物,地西泮曾經是臨床上最常使用的苯二氮卓類藥物。早期的苯二氮卓類藥物有甲喹酮、甲丙氨醋、氯氮卓、地西泮、舒必利,后期則有三唑侖、咪達唑侖、氟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侖、阿普唑侖、勞拉西泮等。這些藥物因安全性高、催眠效果好和成癮性較低,目前已成為最常用的催眠類藥物。20世紀80年代以后,第三代鎮靜催眠類藥物,包括唑吡坦、扎來普隆、佐匹克隆,在臨床的應用日漸增多。
西咪替丁+安眠藥:謹慎合用
替丁類藥物是否會影響安眠藥的代謝過程,以致危害人體健康呢?這主要取決于所服用的鎮靜安眠藥是否經過肝臟代謝。就目前最常用的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藥物而言,由于其代謝位置和途徑各不相同,與替丁類藥物合用時所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
不可以合用研究表明,西咪替丁可使安定(地西泮)、硝基安定(硝西泮)、氟安定(氟西泮)和氯氮卓(利眠寧)等藥物的血漿清除率明顯降低,血藥濃度升高1.2~2倍。因此,當服用西咪替丁等“替丁”類藥物時,要慎用此類安眠藥。若不注意,可能加重鎮靜催眠藥的鎮靜及其他中樞神經抑制癥狀,并可發展為呼吸或循環衰竭。
可以合用氯羥安定(勞拉西泮)或羥基安定(替馬西泮和奧沙西泮)的代謝不經過肝臟,作為肝藥酶抑制劑的“替丁”類藥物不會影響到它們的代謝過程,血藥濃度也不會受到干擾。因此,這兩類藥物可以一起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