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蕓


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大力繼承和發揚民族民間體育資源來補充和豐富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本文從嶺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麒麟舞的課程化實證研究入手,從教育功能、課程目標制定依據和課程要素三方面探索嶺南傳統體育項目的課程化。建議以學生的發展為課程化導向,防止形式化、功利化,建立課內外聯動機制,創建麒麟舞校園文化,深度挖掘課程核心素養。
關鍵詞:嶺南;傳統體育項目;課程化;麒麟舞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12-0035-02
麒麟舞是融音樂、舞蹈、工藝美術、雜技于一體,伴隨鼓樂,模仿多種動物的走、跑、跳等動作,經過提煉加工,舞姿符合藝術規律的嶺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麒麟舞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有美學的欣賞價值,又有文藝、宗教、民俗、歷史的研究價值。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外來文化的沖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顯得尤為重要,并受到社會與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無論是在小學階段還是初中階段,都要重視選擇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項目進行學習。麒麟舞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特色的嶺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那么,麒麟舞是否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要求?如何作為體育課程資源引入課堂?如何實施該項目的課程化和教學?為此,本研究對小學麒麟舞課程化進行了實證探索。
一、麒麟舞課程化的學習目標厘定
體育課程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教育階段,體育課程力圖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所要達到的預期程度或標準。體育課程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學習目標。這四個目標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運動技能是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完成運動動作的能力,反映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基本特征,是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實現其他方面學習目標的主要途徑。運動技能目標實現以運動參與為前提,以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為身心基礎,并進一步促進運動參與,提高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沒有運動技能,其他三個目標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麒麟舞的課程化探索應從運動技能入手。
任何目標的制定都應有理論依據,動作發展理論對運動技能學習內容、目標、表現程度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持。水平層次不同,運動技能學習目標和要求也有所不同,結合小學生動作發展特征來解讀麒麟舞學習目標,將更有助于開發麒麟舞課程資源,把握課堂學習要點(表1)。
二、麒麟舞課程化的教學要素分析
體育課程教學的四大核心要素包括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均以學習目標為依據。體育教學方法是實現體育教學任務或目標的方式、途徑、手段的總稱。結合麒麟舞技能特征、目標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什么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運動,有效實現麒麟舞的教學目標,值得深度探討。本研究將麒麟舞教學內容引入小學體育課堂,并對小學麒麟舞的課程要素進行了歸納(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麒麟舞以走、跑、跳等作為基本動作,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靈活性,是傳統文化活動中有利于身體發展的良好教學素材,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又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和綜合性的特性。
三、麒麟舞課程化目標實現情況分析
本研究選取黃圃鎮新沙小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班開展麒麟舞三級課程。普及課的教學內容、方法、評價要點參照表2。水平一為5分鐘入門,水平二為10分鐘基礎,水平三為15分鐘套路。在普及課的基礎上,興趣濃厚的水平二及以上學生選學活動課,增加輔助器材的使用和雙人配合難度,對身體素質、動作和套路的規格要求更高。在活動課提升基礎上學習特長課,選拔技能突出的學生進行完整的套路演練,增加頭尾配合、跳樁、采青等,對麒麟舞知識、技能和方法進行系統的回顧與指導,并參加不限級別的校內外麒麟舞比賽。
通過麒麟舞課程化的5年探索,新沙小學麒麟舞課程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運動參與方面,大多數學生表示喜歡學麒麟舞,課外時間也會去練習麒麟舞。水平一階段,實驗班91.18%的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高,在了解麒麟舞文化背景后學習熱情高漲。水平二階段后,由于技能瓶頸和新鮮度過期等原因,部分學生熱情開始消退。部分興趣濃厚的學生獲得初級徽章后選擇加上活動課、特長課,形成了穩定的興趣愛好,29.42%的學生能代表學校參加校內外的比賽。
運動技能方面,隨著年齡增長,學生達標率逐年提高。這與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能積累有一定關系,加上學校徽章晉級制,興趣濃厚的學生要不斷提高技能才能獲得徽章,選拔技能突出的學生參與校內外比賽。為此,學校在麒麟舞比賽方面也獲得較多榮譽。2012-2015年連續四年獲廣東省傳統龍獅、麒麟錦標賽第一名,獲得黃圃鎮優秀龍獅團稱號,參加省、市、鎮級麒麟舞表演無數。
身體健康方面,本研究對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敏性進行追蹤調查評價。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靈敏性、協調性方面兩個班級幾乎無差別,隨著教學實驗的推進,水平二階段實驗班靈敏性和協調性較對照班有所提高,水平三階段則有了明顯的提高。五年級學生體質監測跳繩和立定跳遠總成績顯示實驗班優秀率高于對照班。說明麒麟舞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方面,學校領導、老師、家長們認為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好的改觀。學生對麒麟舞文化興趣濃厚,思維反應活躍了,日常生活中也會模仿、應用麒麟舞動作,孩子變得堅強了、樂觀了,摔摔打打沒問題,動作敏捷很多,等等。73.34%家長全力支持孩子學麒麟舞。
四、麒麟舞課程化實施過程的反思
通過新沙小學麒麟舞課程的實證研究得出,嶺南民族傳統項目麒麟舞的課程化不僅是動作技能和身體素質、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和鍛煉,而且是嶺南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教育。麒麟舞課程化探索應從運動技能入手,結合小學生動作發展特征來解讀麒麟舞學習目標,有助于開發麒麟舞課程資源,把握課堂學習要點。挖掘麒麟舞課程化的核心素養。古為今用,將麒麟舞文化內涵延伸,從對幸福的追求到身心健康成長。通過麒麟舞教學,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方面的核心素養。以學習目標為依據,結合麒麟舞技能特征和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效地實現麒麟舞教學目標,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一項運動技能,還能提高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對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嶺南民族傳統項目——麒麟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學校發展的契機和突破口。但課程化實施過程中要堅定不移地以學生的發展為導向,防止形式化、功利化的畸形發展,不能將麒麟舞作為對外宣傳和競賽的一種工具。
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孵化、扶持過程,不能僅立足課堂,還需要建立課堂內外聯動機制。豐富麒麟舞課外活動,包括陽光體育、大型活動、興趣小組等學生自主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讓課堂學習內容在課外有所展示,激勵、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創建麒麟舞校園文化,提高麒麟舞文化內涵和校內外麒麟舞比賽的宣傳力度,讓學生更加了解、喜歡麒麟舞,有利于麒麟舞課程化的實施和校園麒麟舞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趙穎.廣東麒麟舞傳承初探[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4):91-9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
[3]周登嵩.學校體育熱點50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5.
[4]Greg Payne,耿培新,梁國立.人類動作發展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5]王健.運動技能與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