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能

摘 要:陶行知先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已成為每一位教師的口頭禪,那么怎樣才能使主導與主體統一于教與學的活動中呢?這就需要教師細心地去指導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我就根據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學生們常見的困難,對如何學好生物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關鍵詞:生物學;有效學習;學習策略
一、基本概念追求理解
生物學基本概念是對生命的基本現象、規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在學習基本概念過程中要把思考放在首要位置,通過思考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思考中找到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嚴密的邏輯性,在課本中各章節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達到理解和運用的層次。因此,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不能滿足于單純的記憶,而是要深入理解,融會貫通。
二、基本規律尋找聯系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生物學中有許多的規律值得我們去思考和討論。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的遺傳規律,基因表達過程中堿基的互補規律,簡單→復雜、低級→高級、水生→陸生的進化規律等。如何才能很好的掌握這些規律了?我們需要找到這些規律之間的內在聯系。
(一)從事物的本質規律找聯系。如在生物體的形態特征中尋找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聯系。在動物界中,只有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為恒溫動物,而這二者的心臟四腔,包括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比變溫動物的心臟要復雜得多,循環路線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循環系統運輸氧氣的能力強,為動物進行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氣,從而是有機物的分解產生大量的能量,來維持體溫的恒定,所以心臟四腔與維持體溫的恒定有直接的關系,而變溫動物的心臟心室未完全隔離開,所以血液有混合,血液運輸氧的能力不強。
(二)通過比較找聯系。主要是橫向聯系,指具有相反關系、相近關系、相關關系的知識之間的比較。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系可以借助圖表來呈現,從而方便理解記憶。例如,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的比較: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聯系,比如因果聯系、結構聯系、功能聯系、生態聯系、調控聯系、進化聯系、系統聯系、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
以上這些規律對于掌握知識是很重要的,因為抓住了規律就可以在學習中避免死記硬背,可以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講求效率提升質量
一堂課短短的45分鐘我們怎樣才能讓其發揮到極致獲取最大的效益來了。這就要求我們做好以下幾點:
(一)做好預習。預習是弄清知識結構,初步確定重點,找出疑難處。這樣,上課就能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提高聽課效率。預習不僅僅是課前看書,對于學習高中《生物》來說,還應有生物學科的特點,即預習還應包括觀察、思考、采集、實驗等多項內容。特別是對于各章節中重點知識的預習,更應該聯系實際。
(二)認真聽講求效率。課堂只有45分鐘,只要上課認真聽講,80%的知識就能夠當堂記住,課下的負擔也就會減輕,而且學習效果也會提高,時間上也會更加充裕。課堂上要做到“三聽”,即:聽思路、聽聯系、聽重點和難點。聽講過程中要根據預習情況有選擇性的聽課,多動腦,多思考,多提問題,認真做好筆記。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三)復習和作業保質量。復習和作業時鞏固知識的常用方法,在復習基礎上的記憶,在作業的基礎上鞏固。
四、善于總結
在學習完某一章知識或某一單元知識后,對此章或此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重組,總結出該章或該單元知識的聯系、知識的系統或知識的結構,以便從知識的整體上把握知識,從而加深理解知識和靈活掌握知識。總結的方法一般可有如下幾種:
第一,圖表法。充分利用課本里的插圖,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還可以列表把繁雜的文字簡練的呈現在表格中。第二,綱要法。將每章或每單元中的重要知識提煉出來,用精練的詞語加以表述。這樣,用極少的詞語可以代表很多的知識內容。第三,衍射法。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以各章節或單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識為核心,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并以圖表的形式表達出來,以靈活理解、全面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曹發君.生物學重要概念傳遞的教學案例[J].生物學教學.2014,(39).
[2]張文華.創新與實踐活動——生物教師培訓教程[J].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