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緒忠
摘 要:一篇文章的誕生,大體要經過搜集資料、構思和動筆寫作三個階段。要想寫好一篇文章,就必須講究章法,即重視對文章內容進行總體的設計和合理的組織,考慮如何開頭,如何結束,如何分層次段落,如何設置文眼懸念,如何安排呼應起伏,使文章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章法正是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和藝術,正是劉勰所說的“若筑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矣”中的“基構、縫緝”,也正如兵法棋譜中“謀定而后局布”所指的“布局”。
關鍵詞:中學;作文;布局
“何謂附會?謂總文理,繞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著也。若筑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矣。”(劉勰《文心雕龍﹒附會》)
一篇文章的誕生,大體要經過搜集資料、構思和動筆寫作三個階段。要想寫好一篇文章,就必須講究章法,即重視對文章內容進行總體的設計和合理的組織,考慮如何開頭,如何結束,如何分層次段落,如何設置文眼懸念,如何安排呼應起伏,使文章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章法正是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和藝術,正是劉勰所說的“若筑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矣”中的“基構、縫緝”,也正如兵法棋譜中“謀定而后局布”所指的“布局”。
章法屬于文章形式的范疇,它受文章內容制約,反過來又為表現文章內容服務。章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著眼于一篇文章的全局,盡可能完美地體現作者對于著片文章的總體設計,盡可能鮮明突出的為表達主題服務。在作文中,我們有必要有一個對所寫文章的總體設計(提綱),不論粗細,應該先擬定一個,為作文“立定格局”。
作文章法,最主要的是思路、線索、文眼和結構這四個方面,它們關系著一篇文章的成功與否。
思路——上窮碧落下黃泉,茫茫兩處皆洞然
思路,“思”而有“路”,是文章思想內容的脈絡,它體現作者對所寫事物的認識過程,是作者對事物認識思考分析的思維軌跡。張志公先生認為:“作者的思路是他對客觀事物怎樣觀察、理解、認識的反映。思路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以客觀事物為基礎的。客觀事物反映在作者頭腦里,經過觀察、理解、認識的過程,形成了他對這樣事物的印象、看法、態度或感情。把這些印象、看法、態度或感情理出個頭緒來,就是所謂思路。”好的思路形成好的章法,紊亂的思路帶來了混亂的結構。要文章的結構好,必須求之于思路。
為什么有的文章會出現思路不清的毛病呢?第一是寫文章的人對寫作對象的底細不清楚,心中無數。寫一個人,對這個人的肖像、經歷、性格、思想、才能等都知道得不多,勉強去寫,必定是前言不搭后語,讓人不知所云。寫一件事,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意義結果等都不清楚,或者只知道個大概,文章寫出來必定是眉目不清。第二是寫文章的人不大愛動腦筋,想問題的功夫不夠。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要想了界事物的本質,必須用心思考。
為了寫好文章,我們需要注意鍛煉思路。注意鍛煉思路的開闊活躍和嚴密細致。遇到事物多觀察、多思考,要仔細地看,一邊看、一邊想,看清楚,先明白。寫文章,根據寫作目的考慮,哪些寫進去,哪些不寫,哪些多寫,哪些少寫,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從哪里寫起,從哪里轉彎,從哪里結束,心中有數,再一步步寫下去,寫完之后反復讀讀、改改。一個人的思路開闊了、暢達了、活躍了、清楚了,他設計的文章格局才能周密、合理。
線索——穿花蛺蝶翩翩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光有明晰的思路和豐富的質料,若沒有貫穿全篇文章起縫合、連綴作用的線索,也不可能出現一篇章法嚴格、結構精巧的好文章。
線索起的就是穿織連綴文章各個組成部分的作用。在不同體裁的文章里,用來作為線索的事物也往往是不同的。記敘文里情節可以是線索,事件的發展過程可以是線索,重要的場面可以是線索,人物的活動可以是線索,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可以是線索。抒情散文里,人物的思想變化可以是線索,作者的感情發展可以是線索,抒情主人公的生活體驗可以是線索。議論文、說明文里,觀點可以是線索,材料可以是線索,論證方法可以是線索,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征、用途等都可以是線索。線索有“單線”“復線”“多線”的種類。“復線”,可有明暗、平行、交叉、主副之分,魯迅小說《藥》就有明暗兩條線索。“多線”,也有輻射、曲折、輪輻向心等多種情況。
線索是作者謀篇布局的思路在文章里面的反映,是黏合、貫穿文章各個部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或網絡。線索明晰,文章的總體結構就能安排得“雖千波百折,而能自稱條理”,合理且又嚴謹。
文眼——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
文眼,應是通常所說的在文章里起畫龍點睛作用的關鍵性筆墨,或者說,是指那些與“全文之旨”互相照看、互相輝映的傳神詞句。它是文章意脈的焦點,由它可以窺視中系心,提挈全文,對結構文章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作者、體裁、內容的不同,文眼的具體形式、安排方法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的。
如楊朔散文《雪浪花》,老漁民老泰山對女青年們講的那句意味深長的話“是叫浪花咬的”,作者在文章收束時,擴展了這句話的含義,“我覺得”。“是叫浪花咬的”便是《雪浪花》一文的文眼。
文眼與詩眼相仿,都要體現為煉字、煉句,在穩重能起到呼兵喚將的作用。
結構——各抱地勢,勾心斗角
文章結構要嚴謹。在學生的作文中,屬于結構不完整方面的毛病是相當多的:有的抱著一種寫到哪兒算哪兒的草率態度;有的是虎頭蛇尾,后勁不足;有的是畫蛇添足,節外生枝;有的是賓主不分,干支不明;有的是顧此失彼,漏洞百出。
出現上述弊端的原因,不外有以下兩條:
第一,對現實生活和要寫的事物不熟悉。孫犁說:“結構的問題,也不只是寫作手法的問題。作者熟悉現實生活,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動蕩,作者的感情灌注在所寫的事件里,作者有概括材料、取舍材料的能力的時候,才會有好的結構。”要提高自己的結構能力,就應關注生活、熟悉生活,還要鍛煉自己概括和取舍材料的能力。
第二,寫作態度輕率、不嚴肅,不肯用功,對于名篇佳作的結構很少揣摩、研究,寫文章馬馬虎虎。
以上四個方面,是文章布局的關鍵,弄好了這些,其他如裁減、層次、呼應、懸念等問題的安排就會水到渠成。
文章的布局,與作者的思想水平、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及知識修養等息息相關。郭沫若說:“文風同思想方法關系也是很密切的,像邏輯辯證法等都是思想方法,如果思路不通,也斷然寫不出好文章。不合邏輯就是不通。”提高個人修養,才是寫好文章的前提。另外,我們要經常研究名家名作的章法形式,對提高我們布局文章的能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