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誠
中圖分類號:G849.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現代運動訓練學中指出,科學的發展影響運動技術的發展并且對運動技術有著直接且顯著的提高作用。高爾夫球運動是一項相當依靠技術動作完成整體揮桿體系運用高爾夫球桿把球擊打入洞的運動,完善的揮桿體系是高爾夫球運動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我們每個高爾夫球運動參與者必須打下的堅實的基礎,也是高爾夫運動者得以參與這項運動的基本條件。現階段手機是人們生活中必備并且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手機各項應用功能也是日新月異的提高著。各大高校已經有了《手機攝影技術》這門課,這意味著手機攝影功能的應用也是逐漸被各行各業所重視,也對于我們高校學生學習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技術有了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
關鍵詞 高爾夫球運動教學 手機攝影功能 具體應用
現代科學技術更新換代高速發展,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廣泛,看電視,聽音樂,拍照,支付等等各種功能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打電話發短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方便。經我在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教學經驗,手機攝影功能對于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的教學用著顯著的幫助。高爾夫球運動中揮桿是高爾夫球運動的基礎。揮桿動作可分為六個部分。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把這六個部分的原理交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中,教導學生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技術的原理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白高爾夫球運動揮桿體系,能夠舉一反三,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一、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基本知識以及手機攝像功能的具體應用
(一)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站位
站位時如果瞄球時身體的角度不正確,就很難能做到在一個平面里面揮桿。一個正確的高爾夫準備擊球姿勢為:(1)身體站直,雙臂放于兩側。(2)膝蓋微曲。(3)背部要直,臀部后推,頭朝球的方向移動。下顎抬起。(4)握桿時雙臂自然下垂,左肩稍微向上傾斜,身體重心在前腳掌上。
(二)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上揮桿
上揮桿是揮桿能否準確完成的前提條件。上揮桿影響著下揮桿以及擊球時我們球桿的桿面朝向,以及擊球的力道。一個正確的上揮桿標準為:(1)剛開始的起桿速度要平順緩慢,將桿頭沿著目標線筆直向后拉,可在球位后方約20厘米目標線插上一根球梯,檢查桿頭是否直接通過球梯上方。(2)當桿身與地面平行時,從身體右側看去,桿頭依舊維持在身體前方。此時左手臂依舊打直,右手臂貼近身體內側,左手曲腕。(3)左手臂與地面水平,桿身與左手臂成90度,握把底端指向目標線內側。(4)上桿頂點時,身體重心至右腳內側,左手臂伸直,右手臂內彎,右上臂與右前臂成90度。桿頭指向目標,肩膀圍繞脊椎右轉90度。頭部始終在原點保持不動,臀部右轉45度,左膝蓋稍微向右膝靠。
(三)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下揮桿
下揮桿直接影響著擊球桿面,球的飛行軌跡,高度,方向等。所以下揮桿的動作是揮桿體系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下揮桿的具體標準是:(1)下揮桿開始時,由左膝蓋帶動左臀向目標線轉動,接著肩膀轉動,帶動左臂帶動球桿向下沉,右手肘貼著身體下移,且維持曲腕90度。(2)身體轉動,雙手畫弧,讓桿頭自然的通過球位,順勢下揮。在手腕通過腰部時,讓手腕開始伸直,加快桿頭速度。
(四)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技術-擊球
擊球的動作是上下揮桿正確完成的反饋,是順勢的,是自然地。具體表述是:(1)擊球姿勢與準備姿勢類似,但不完全一樣。(2)擊球瞬間是連續的身體動作組成,身體轉動帶動手臂完成向下的揮桿。重心順勢到左腳,肩膀稍微打開,桿面與左臂方正對準目標,雙眼依舊盯著球位。
(五)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技術---送桿
送桿是擊球后的自然延伸動作:(1)桿頭通過球位,身體繼續左轉,重心也左轉。雙手繼續前送,右手臂翻轉蓋過左手臂。(2)桿頭指向目標線,右腳離地,右肩下沉,頭部保持原地。
(六)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技術-收桿
收桿是整個高爾夫球運動揮桿動作體系技術的結束,也是讓整個動作更加穩定,更加完整的一個部分。(1)身體重心完全轉移至左腳外側。(2)頭部和皮帶頭指向目標線方向,背部挺直,右腳跟抬起,右大腿貼近左大腿,雙手置于左肩上方。(3)維持身體平衡。
整個揮桿全程為3至4秒,而下揮桿只有0.3秒左右,肉眼的觀察力很有限。當我們把高爾夫揮桿原理交給學生以后,學生完全可以通過手機攝像功能來進行自我學習和檢查,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達到標準,再對照老師教導的高爾夫球揮桿標準來改正自己的動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結束語
綜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手段,不僅僅讓高爾夫教學有了簡便的方式,也讓原本需要一對一教學的高爾夫專業小課模式有了新的變化。提高了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質量,也為學生自我學習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頂級教練教你打高爾夫球[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1.
[2] 用技術打高爾夫[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7.1.
[3] 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