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梅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職業保健能力是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一種形式,土建類專業必要的學生職業崗位都需要進行一些野外工作,學生應該具有一定職業保健能力,高職學生體育課程內容設置應該設計到學生職業保健能力,提高學生生存能力。本論文從不同方面闡述土建類學生高職學生職業保健能力的培養,對體育課程內容設置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符合現代土建類學生職業崗位的需要。提高其實踐應用效果,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 土建類 職業保健能力 體育課程內容設置
土建類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經常遇見高空墜落、墻體垮塌、瓦斯爆炸、觸電、中暑、物體打擊等突發狀況,所以土建類學生要加強職業保健能力的培養。體育課程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要引入這方面內容,提高學生職業保健能力,能夠科學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提升事物的處理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體育教育與專業教學科學結合,能全面科學有效的提升學生職業保健能力。
一、土建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依據
(一)關注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發展,課程內容設置具有良好的專業相近性
不同的勞動過程要求勞動者具有不同的身體素質和技能,國外學者稱之為職業素質或職業屬性,其中包括勞動者的心理素質和運動素質兩個方面。對于前者,國外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并已形成了技術心理學、工程心理學和勞動心理學等獨立的學科,成功地應用于指導就業選擇、職業培訓和人機工程設計等。“蘇聯學者根據不同的標準對勞動能力進行了分類,并且根據這些分類制定了相應的職業圖譜,即不同工種的勞動過程對于勞動能力,特別是勞動者心理屬性的特殊要求的指標體系,同時還研究了發展不同職業屬性的特殊訓練方法,包括體育訓練方法。”因此,根據這一現實,土建類高職的體育課程設置應增加對學生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相適應的職業運動訓練,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就業所需的體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進入社會后在高效率、快節奏的勞動競爭或職業轉換中發揮良好的體質基礎和心理狀態。
(二)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價值取向,課程內容設置具有顯著的專業需求和生活需求
高職階段的個性發展不只表現在專長方面,還應特別關注個性發展的價值取向。這些值得關注的價值取向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其一,學生考入高職院校后,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專業。如何使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把所學的內容和他們的專業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發展適應未來職業的需要,這是一個在基礎教育階段尚未出現的,也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正是這一價值取向,成為高職體育課程中學生發展目標的關注點;其二,學生考入高職后,意味著進入了從學校轉向社會,從學生轉化為技能人才的最后一個交接站,他們面臨著如何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問題。促使學生提高對體育的認識,形成對體育的穩定興趣和愛好,學會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科學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從而終身從事體育鍛煉,這就成為高職體育課程實現學生發展目標的又一個關注點。因此,高職階段的體育課程,不僅要關注專長的發展,還必須關注是否適應專業需求和適應未來工作和生活需求。專業、生活不僅成為體育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同價值取向,而且成為體育課程設置的重要依據,從而實現高職體育課程目標。
二、土建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的形式
(一)職業技能運動訓練課
要針對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和對體能的需要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發展學生適應職業技能的身體素質。如土建類水上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環境與水有關,且絕大部分時間要在船上生活,需要具備較高的游泳及相關水上運動技能。所以我們在課程設置方面,重視專業培養需要、銳意創新教學內容,在體現娛樂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的基礎上,突出水上專業體育教學特色。從我院的教學改革實驗中發現:應用水上項目教學,大大地提高了學生游泳、水上救護及水上項目的技術水平;應用陸上項目教學,促使學生的平衡器官功能得到提高,而且適合學生今后在船上開展鍛煉。
(二)發展校外體育活動
學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校外體育活動的開展,使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之間的交流成為可能。在形式上,可以是學生自發組織,也可以以學校體育組織的名義進行。在內容上,可以根據雙方的實際需要進行交流,這是其一;其二就是開展校級體育協會與行業體協之間的橫向交流,拓展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擴大其社會交往,加速學生的社會化過程。這種靈活的校外體育活動交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管理水平。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的創造力是不能被泯滅的,因此,開展靈活多樣的校外體育活動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更為重要。
★黑龍江省教學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提高高職土建類學生職業能力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研究;課題編號:ZJ C1316028
參考文獻:
[1] 周務農,張良.高職體育課程體系構建探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01).
[2] 謝斌.現代高職體育課程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以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程改革為個案[J].職業技術教育.2011(05).
[3] 黃瑞苑.高職體育課程融入職業體能訓練的對策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11(01).
[4] 房慶華.基于職業體能特色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5] 何康.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體育課程模塊教學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