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玲玲
摘 要:針對不同層次職業院校的特點,提出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策略,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汽車后市場對汽車專業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職業院校;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策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211
0 引言
現在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的人才培養都非常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各個院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實訓中心和實訓基地,但不同層次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趨同化現象比較嚴重[1],比如很多職業院校雖然購買了大量設備,但并沒有培養出滿足需求的人才,反而造成資金的大量使用、教學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制定符合所在職業院校層次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汽車技術不斷更新致使汽車后市場所需人才質量必須提高的要求。
筆者團隊經過不同階段的市場調研、院校調研,組織專家論證,最后總結出不同層次職業院校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應該遵循以下策略:
1 明確所培養的畢業生就業范圍
職業院校汽車類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地點多分布在汽車4S店、汽車修配廠、汽車保險理賠公司、汽車裝飾改裝公司等,汽車專業的學生可以做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銷售、汽車配件銷售、汽車二手車銷售、汽車售后服務顧問、汽車定損與評估、汽車鈑金噴漆、汽車保養美容等工作,屬于汽車后市場,不同院校要確定自己培養的畢業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
2 了解汽車后市場對汽車專業人才的需求
(1)人性化的服務意識。未來的汽車后市場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汽車消費者在各方面的服務選擇也會越來越多。比如,某客戶的某個汽車零部件需要更換,不需要從指定4s店中獲取,可以有很多渠道,因此,為了不失去客戶,維修服務人員不只要專業技術,其人性化的服務更為重要。(2)不斷提高的人文和文化素養。在汽車后市場中,無論是汽車銷售,還是汽車售后服務亦或是二手車交易等,人與人之間的良好溝通是前提。這就要求汽車后市場服務人員懂汽車文化、懂汽車專業、懂顧客心理;充分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文化內涵,這樣無論遇到家鄉是哪里的顧客,都會很容易找到溝通的切入點。簡單來說,就是要與顧客有得聊。(3)綜合性的服務技能。長期以來,我們倡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本身卻只注重興趣,重點學習汽車維修中自己剛興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對自己全方位的綜合服務能力的培養,這是不適合現在和將來的汽車服務市場的,應該對整個汽車上的部件都能夠做簡單的維護與保養。(4)與時俱進的網絡服務能力。汽車后市場早已進入互聯網+時代。比如利用網站、APP、微信賣車、賣配件;比如連鎖汽車4S店的資源和服務共享;比如賬務的網上交易等等,都離不開快速安全的網絡服務能力。
3 定位所在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的層次
職業院校應該根據本校汽車專業的教學資源、師資水平、學生生源和就業市場需求等條件來采用相應的培養模式。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經濟發達地區,汽車專業的教學資源豐富,師資隊伍比較龐大且學歷和技能水平都較高,學生生源主要是高中畢業生且分數比較高,畢業后主要留在一線大城市的汽車服務行業,這樣的院校屬于第一個層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經濟中等地區,汽車專業的教學資源能夠基本滿足教學要求、師資隊伍中等且學歷和技能水平相對較高,學生生源一部分是高中畢業生但分數不是很高,一部分是技能非常好的中職學生,畢業后主要留在二線城市,這樣的院校屬于第二個層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汽車專業的教學設備較少又不夠先進、師資隊伍較小且學歷和技能水平一般,學生生源壓力較大,畢業后主要留在中等經濟地區或鄉鎮,這樣的學校屬于第三個層次。
4 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方案
(1)培養目標的確定。培養目標是指“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和約束條件,對教育活動的預期結果,即學生的預期發展狀態所做的規定”。[2]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應強調其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等,不同層次職業院校要確定自己學校的具體培養目標,以適應汽車后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2)招生選拔與培養年限。不同層次院校有不同的辦學資源、歷史積淀、師資水平、教學硬件設施等,在招生選拔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院校的特點,確定招生的來源(初中畢業生或高中畢業生)和錄取分數,確定其要培養的年限,凸顯自己院校的優勢和特色,為社會培養出定位準確且合適的畢業生。
(3)課程的設立及其結構比例。根據培養目標設置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技能實踐課等。公共基礎課要充實,以培養學生觀念、思維能力和體能鍛煉等為主,比如政治、思想道德修養、體育等。專業基礎課是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要學習機械基礎、電工電子等。專業課是本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區別于其他專業的課程,要設立核心課程,核心課程最能體現本專業的特點,汽車專業的核心課程要充分認識汽車,并在不同方向有所偏重,比如維修方向注重檢測修復,電子方向注重電器診斷,銷售方向注重溝通技巧等。實踐課程是鍛煉學生的技能水平,要根據培養目標確定本專業學生要達到的技能目標。不同層次職業院校設置課程的比例建議如下:第一個層次的學校,要注重學生全方位能力的培養,理論課(人文基礎、專業基礎等)的比重要在一半以上,實驗課的比重也應該在三分之一左右。第二個層次的學校理論課的比重在一半以下,應更加注重具有專項技能的人才,所以實驗課的比重應該大一些。第三個層次的學校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理論課學起來會比較吃力,所以動手的實驗課應占大部分,主要培養學生畢業后能動手工作,有幾項動手強項。當然,無論哪個層次,都要安排一定的人文課程和網絡課程。
(4)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為了深化理解并充分運用理論知識,實踐教學環節至關重要[3]。不同層次的職業院校安排符合自己硬件條件的實踐,要充分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水平,根據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自身的特長,給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不同年級和不同組別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
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院校特點、具體分析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不同職業院校汽車專業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又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才能為不同的汽車后市場提供對口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秋娥,劉蓮順.不同層次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趨同化現象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2(08):159-160.
[2]文輔相.中國高等教育目標論[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3]謝坤,郭建敏.不同層次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比較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