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人:江西銅業集團銅材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 張偉旗
“智慧”標桿企業需做好八門功課
特約撰稿人:江西銅業集團銅材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 張偉旗

“智慧”企業是現代企業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它是傳統企業向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嶄新階段,是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加強生產組織及過程管控,即時正確地采集生產線數據,利用先進的智能技術手段和信息化系統進行深度融合,促進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用戶的需求,從而構建一個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環境舒適的人性化企業。
“智慧”即高級的綜合能力,指遇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的理解和解決的能力,包括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決定等多種能力。在高效的“互聯網+”時代,新理念層出不窮,世界一流裝備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
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及后金融危機時代新形勢的發展,努力打造“智慧”標桿企業,企業就必須量體裁衣,實事求是地結合企業自身現狀做好以下功課:
一是加快推進以機器換人。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上漲較快,企業制造環節的高強度、精細化,人工操作的隨意性,使產品合格率難以達到100%。而“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以機器換人現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更應對標全球一流生產線,加快以機器換人步伐,以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盡快轉型升級成無人工廠;推出人才培育陽光計劃,對一線員工到高層管理者展開各項技能培訓;興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數字化車間,真正實現物聯網工廠,做到整個車間無人化和熄燈管理,產品能自動入出庫;而對工業機器人需求較高的中國家電行業知名企業美的集團就謀求戰略轉型,豪擲88.8億全面收購全球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四家頂級企業之一德國庫卡公司1 / 4股份,持股比例達76.38%。
二是構建通訊保障大系統。創建強大有效的生產MES系統、裝備EAM系統、人力資源HR系統、管理SAP系統、物流SPS系統數據交流共享平臺,強化信息的整合分析和利用,有效解決“信息孤島”問題;梳理完善各模塊數據庫,運用高效的云端服務應用,提升工作效率;可透過即時監控和預報警機制,彌補企業管理資源的不足。
三是創新模塊化生產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必須融入全球價值鏈,順應國際分工,以獲取必要的生存機會。企業應果斷摒棄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一體化制造模式,強化關鍵模塊化研發,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積極承接國際外包,激發全員發揮智慧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以獲得全球競爭所需的產品創新、質量、成本及交貨期等方面的優勢。
四是管理流程信息化建設。隨著財務管理軟件、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及電子商務EC等應用的日趨廣泛,應創建內控制度管理平臺,利用風險機制扎實推進標準化建設工作,利用OA、EAM、EBS、MES、安健環等軟件實現管理信息化,培養內控信息化人才,做到管理流程化、流程制度化、制度表單化。
五是實時數據的自動分析。企業通過借鑒國內外同行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數據,創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領域模型,快速挖掘海量數據背后的潛在價值,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投資決策提供科學和理性的依據;同時為一線人員制定即時行動,以增長利潤、解決客戶問題及降低風險,幫助企業實現分析市場、交易及運營數據到信息和知識的轉化,提升企業洞察先機的能力,搶占技術創新制高點,進而取得競爭優勢。
六是設備運行狀況擬人化。工業4.0已進入中德合作新時代,設備狀態監測手段不斷更新,傳感器測出的壓力、轉速、流量、溫度、電參數及振動等數據通過PLC傳給工控機,企業應結合目前的DCS、MES等數據采集功能,設定每個參數的預警值即實現設備數字化,逐步做到仿真、讓設備感知主動“開口說話”,便于及時掌控設備的健康狀況。
七是檢修管理模式的變革。形成一套智能化的融故障維修、定期檢修、狀態檢修及改進性檢修為一體的綜合檢修模式。(1)智能監控。利用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應用各類智能監測實現“互聯互通”。(2)智能預警。通過IEM設備狀態智能預警系統,運用專業的預警信息處理技術,實現設備運行狀態的動態實時監測和早期智能預警。(3)智能決策。利用大數據技術,創建設備故障維修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進行多維的知識和數據挖掘和分析,既能處理定量問題,又能處理定性問題,由此智能生成設備維修策略。(4)智能化維修保養。做到精心維修,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堅持安全可靠的原則,完成智能化設備維修保養,實現智能模擬仿真、培訓及現場作業指導。(5)“滴滴快修”新模式。智能移動終端與互聯網的融合,可讓服務全程可視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設備維修的模式;打造設備遠程診斷中心,聚焦設備專業人才、專業工具等資源,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調配雙向選擇,順利完成設備快修工作。
八是完善人才培養大戰略。“智慧”企業是人機互動、合作共贏、互相協調及相輔相成的系統,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應以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以大科學平臺為支撐,匯聚人才與資源;以目標任務為導向,建立靈活多樣的人才聘用激勵機制;通過聯合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及委外提升等方式培養高效實用的專業人才,提升企業技術管理水平。
在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大背景下,企業應“借勢”創新,而要著力打造全球一流的“智慧”標桿企業,就必須使生產的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及智能化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推動企業智能制造建設,實施智慧管理、智能生產,制造智能產品,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而惟有做好以上功課,企業才能真正邁入“智慧”標桿企業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