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廖巧玲
搭建舞臺為職工筑夢
本刊記者_廖巧玲
“工匠精神”、“勞模精神”成為近一年來職工圈里的熱門話題,這種時代精神如同明媚的陽光普照在中華大地,也成為激勵億萬職工朝夢想奮進的強大力量。
湖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建中曾在講話中指出,職工群眾是社會上最富有勞動精神的群體。廣大職工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立足本職崗位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匯聚勞動創造的巨大能量。
不斷涌現出的“大國工匠”、“最美一線職工”等典型形象,為職工們樹立了榜樣。在省總工會的倡導和帶領下,湖北各級工會積極作為,引導廣大職工爭先創優走向“工匠”、“模范”之路,為職工們搭建夢想的舞臺。
“勞模”這個頗具時代感的詞語,讓人回想起“單打獨斗”“一人挑大梁”的時代,而當今社會,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勞模”也被賦予了全新的引導作用。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勞模們告別了“單打獨斗”,從“1人作貢獻”到“1+1群作貢獻”的轉變,牽頭成立工作室,把失敗經歷和成功經驗分享出來,并和同伴們探討研究,挖掘更新、更高效的工作方法。
近幾年,湖北工會普遍推進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把勞模工作室作為職工技協工作的重要載體,同時依托信息化建設促進職工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拓展職工成長成才空間。
在襄陽,工會以“萬名勞模助推行動”為抓手,圍繞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領域,探索開展創建以非公經濟、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工作室。目前,該市勞模創新工作室已達289個,分布在機械制造、紡織服裝、信息技術等20多個行業。先后吸引2200多名職工集聚,新增技術骨干500多人,產生經濟效益10.5億元。
在宜昌,自2012年啟動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以來,截止目前,全市共創建工作室160家,確定課題754項,其中針對提高職工業務技能水平的課題108項、優化作業流程262項、提升工作效率166項。
在武昌,勞模工作室不斷顯現出“孵化器”、“催化劑”、“動力源”、“加速器”的作用。2016年8月,省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吳靜到武昌區調研基層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時指出,以李紅梅勞模創新工作室為代表,武昌區工會系統多年來在推動和支持基層職工群眾勞動創新方面形成了一批寶貴的經驗成果,值得在全市、全省推廣學習。
……
大到地市,小到縣區,勞模創新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著,給職工們提供了充分發展的職業空間。
兩年時間,王偉在漢口北美食街連開兩家店鋪。原是一名打工者的他,通過參加湖北省總工會的培訓班,從一無所長的打工者,轉變為一個面點師,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實現了夢想。
“我做過很多工作,但由于年齡原因,也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曾一直不知道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王偉說,由于打工不穩定,他也想過做生意,但因為本錢少,也沒有相關經驗,一直不敢投資。
去年夏天,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偉了解到,湖北省總工會面向社會舉辦技能培訓,只要符合相關規定條件,便可免費參加技能培訓班,并推薦工作。
“看到這個消息,我甚至不敢相信有這樣的好事,憑我的社會經驗,現在的騙子太多。”王偉說,自己考察過培訓行業,一般的培訓班,學習一個品種都要收1000元左右的學費,而工會的培訓班可以免費學習20多種產品!
思量再三,王偉決定前去看看。在培訓內容上,他選擇了中式面點培訓班,“因為做中式面點市場大,投資小。”
讓王偉沒有想到的是,不僅工會真的有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班,而且班級開辦得非常正規。給學員們上課的老師都是大酒店里經驗豐富的師傅,上課內容也以實踐操作為主。
經過13天的中式面點班學習,王偉掌握了課堂教授的中式面點制作技術。不僅如此,培訓班還額外給學員作出創業指導……
王偉的成功并非個案。據了解,近兩年,全省工會共開展技能培訓76890人次,其中47798人獲得勞動等部門頒發證書;創業培訓9655人次,參與省總本級培訓的有164人實現成功創業開店。
省總工會本級會不定期開辦中式面點師、西式面點師、育嬰師、茶藝師、咖啡奶茶師、數控技術、汽車修理等多個培訓項目,只要符合報名條件的,都可以免費參加培訓。
據介紹,這些職業及技能市場用工需求大,就業前景好,自主創業成本較低,深受學員歡迎。
“今后在對職工培訓中,要多向農民工傾斜,增加創業培訓的班次,讓更多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參加工會的培訓班。同時,我們將優化師資,創新方式,強化培訓效果,加大創業培訓力度。”省總工會副主席劉富國介紹說。

吳靜調研武昌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提高職業技能并非一步登天,需要不斷地鉆研和探索,在無數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
早在2011年,全總制定的勞動競賽規劃就提出,要把推動技術進步作為競賽重要內容,積極引導職工參加技術實踐,進一步激發職工活力。
組織廣大職工開展勞動競賽,一直是工會組織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在湖北省總工會的號召和組織下,各級工會積極響應,各行各業的勞動競賽開展得如火如荼。
在去年10月27日落下帷幕,由湖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舉辦的“奇志杯”女班組長崗位技能大賽,歷時4天,137名選手經過管理基礎知識測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激烈角逐,一批優秀女班組長脫穎而出,成長為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這一競賽活動也成為班組長們學練技能、成長成才的綠色通道,促進了全省基層班組長整體素質的提升。
類似這樣的勞動競賽只是冰山一角。
據了解,2016年全年,我省各市州、各單位,其中包含教育、交通、衛生、建筑、烹飪等各行各業陸續開展競技大比拼,覆蓋面不斷擴大,參與度逐漸提高。通過這種勞動技能競賽,助力職工的素質結構由體力型轉變為智力型,競技后的激勵機制由以精神激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實現精神激勵與物質獎勵的統一,激發職工在工作中始終保持激情與活力。
無論勞模工作室、技能培訓還是勞動競賽,對于工作在一線的普通勞動者來說,都是一次次寶貴的學習和提升機會。
“這些活動,這些機會,讓職工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經驗、技能,更多的是一種重視和認可,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一條通往幸福、實現夢想的道路。”湖北“最美一線職工”姚麗感慨道。
“此外,為創業者提供小額擔保貸款、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等等,傾情竭力替職工著想,為職工服務,湖北工會任重道遠,也需一直努力。”湖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建中懇言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