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孟瑩(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煙臺264000)
產權市場打造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陽光平臺
王波 孟瑩(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煙臺264000)
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沿海各地加快了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步伐。在海洋資源日趨緊缺的形勢下,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在海洋管理理念上已發生較大轉變,更加重視海洋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工作。山東省不斷推行海洋管理創新舉措,針對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開展了很多創新性工作,設立了全國首家海洋產權交易平臺——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簡稱“海交中心”),并出臺政策將海洋國有資產納入產權市場體系,為全國海洋產權市場建設提供了可供推廣的示范模式。
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的宏觀政策。2016年3月印發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創新海域海島資源市場化配置方式”,2016年12月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完善海域海島有償使用制度,推進經營性用海用島采取市場化方式出讓”。但針對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一直未出臺類似企業國有產權強制“進場交易”的政策,僅是在《海域使用權管理規定》中提到“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單位,應當根據批準的招標、拍賣方案編制招標、拍賣文件,發布招標拍賣公告”。
海洋產權的市場化交易剛起步,海洋產權市場尚處于培育期,通過專業的海洋產權交易機構為海洋資源配置提供市場化服務面臨支持政策缺乏、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海交中心自成立以來,深入沿海各地進行市場調研,完成海洋綜合管理創新調研報告,并努力推動海域、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等核心業務品種的進場交易政策。2016年10月26日,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和財政廳聯合印發《山東省海域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管理暫行辦法》(魯海漁〔2016〕103號)和《山東省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管理辦法》(魯海漁〔2016〕34號),兩個文件清晰界定了應該進行市場化出讓的海洋產權范圍,并進一步明確規定“出讓機構應當委托有資質的產權交易機構,在依法設置的產權交易市場公開交易”,是山東省在海洋產權市場建設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
海洋產權市場作為新興的要素市場,市場建設前期主要靠政策驅動,實現市場效應需經歷一個政策強制進場—主動培育市場—業務常態化的過程。此次山東省出臺的省級海域海島管理辦法明確委托產權交易機構進行公開交易,一是將海洋國有資產納入產權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功能,大力挖掘海洋資源的市場價值;二是在制度上把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和組織實施職能分離,使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的出讓行為更透明、更規范,有利于促進海洋資源合理定價、保證海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海交中心是山東省內唯一經省政府批準有資格提供海洋產權交易服務的產權交易機構,在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加快在全省構建統一規范、高效有序的服務網絡和平臺體系,做好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服務工作,為全國海洋產權市場建設提供具有示范效應的創新業務模式。
產權市場多年來以“公開、公平、公正”為交易原則,在市場化配置資源、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預防和治理腐敗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國有土地招拍掛已運行多年,將海域、海島等海洋資源通過產權市場進場“陽光操作”順應了轉變政府職能的政策要求,也保障了公民對于海洋資源交易的知情權、參與權。海交中心成立后先后出臺海域使用權出讓、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等一系列業務制度,形成了完善的業務規則體系,保證項目運作高效規范,切實防范業務風險。通過交易系統和網絡競價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全流程留痕不可逆”,確保交易過程公開透明、公平高效,并不斷完善交易監管系統、云數據平臺等信息化體系建設,實現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對交易活動的全程監管。
海域、海島等海洋資源同土地一樣,也是一種可以市場化配置的資源,但長久以來海洋資源的使用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先申請后審批的行政配置方式,這種資源配置方式在管理上缺乏主動性,弊端日益顯現,不能體現出海洋資源作為國有稀缺資源的真正價值。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借助海交中心這一市場化服務平臺,一是可以將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域使用規劃》的未確權海域有計劃、主動投放市場進行開發利用,緩解用海緊張及海域閑置等問題,有效提高海域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利用海交中心搭建起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和投資者信息庫,將用海項目信息進行多渠道廣泛發布和有針對性的宣傳推介,通過產權市場發現價格、發現投資者的功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挖掘出海洋資源的市場價值。三是除海域、海島等交易品種外,海交中心還將爭取漁船、海洋知識產權等海洋要素資源通過海交中心平臺進行操作,通過市場化運作顯示其真正價值。
海交中心積極創新業務模式,不斷拓展平臺服務功能,致力于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各類市場主體的不同需求。海交中心作為海洋產權市場體系中的核心主體,能夠將監管機構、資源擁有機構、中介服務機構和投融資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進行集聚,通過發揮各自職能,實現海洋產權市場的有序運作,加速海洋產權市場體系的建設。海交中心通過搭建海洋要素市場平臺為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提供交易服務;通過運作山東省海上糧倉建設投資基金和開展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業務,為涉海主體提供投融資服務;通過經營海洋事務所,開展海域使用論證、海域價值評估等海洋產權配套服務,使海洋產權交易業務、涉海金融創新業務和海洋中介服務業務形成良性互動,從而帶動整個海洋產權市場的融合發展。
海洋產權概念從無到有,將海洋資源配置納入產權市場,是產權市場發展的又一次突破。建設和培育海洋產權市場,為海洋資源配置提供市場化平臺,順應海洋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有利于提高海洋空間及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海洋產權市場雖然是新領域,真正實現市場效應還需要有一個培育和發展的過程,但海洋產權市場前景光明,市場廣闊。作為產權交易行業在海洋要素市場的先行者,海交中心愿以創新的理念、開放的視野、進取的精神不斷完善平臺功能,以服務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和促進海洋產業發展為重點,以金融創新為動力,以打造全省統一的海洋產權交易市場為目標,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建設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