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鐘瑞(徐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江蘇221116)
徐州市開展排污權交易的情況和思考
魏鐘瑞(徐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江蘇221116)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在之后的多次會議和多種場合,習總書記更是明確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并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
2015年,徐州市政府把開展排污權交易工作納入議事日程。按照市環保局工作設想,徐州市要單獨設立一家排污權交易機構,專業從事該項工作。
彼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63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施方案的通知》(蘇政辦發〔2015〕132號)已下發,徐州產權交易所作為各類產權信息有效匯集和撮合交易的資源配置平臺,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已整合進入徐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并掛牌產權交易分中心(簡稱“分中心”)。
分中心知悉排污權交易工作動態后,及時向市政務辦和市財政局的領導進行匯報,經初步論證,形成依托產權交易市場和即將整合成立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展排污權交易工作的指導意見。隨后,攜帶有關文件向市環保局匯報,并通過市政務辦、市財政局與市環保局的溝通協調,最終確定將排污權交易納入公共資源交易范疇,確立了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展排污權交易的工作協調機制。
排污權交易的大體工作框架確定后,成立了由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和產權交易分中心有關領導、處室工作人員組成的排污權交易工作小組。工作小組首先對開展排污權交易較早、經驗較豐富,并已取得明顯成果的國內其他地區的交易制度等有關文件進行了仔細梳理,并著重選取了省內的泰州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兩天的行程中,工作小組趕赴泰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考察學習排污權交易流程,對照文件梳理結果,就發現的問題與泰州同行進行深入交流;走訪排污權交易市場參與主體的多戶泰州企業,現場感受企業對參與排污權交易的認同感,認真聽取企業對排污權交易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疾煨谐探Y束后,工作小組趁熱打鐵,進行認真總結,并將考察結果上報市政務辦、市財政局和市環保局,并由部門領導向市政府進行及時匯報,排污權交易制度建設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
按照市政府關于排污權交易工作部署,徐州市污染物排放指標分批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交易,首批確定的需要實施排放總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經過反復論證,并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后,《市政府關于印發徐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徐政發〔2015〕65號)于2015年12月正式下發。作為徐州市排污權交易工作的總綱性文件,通知要求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機構負責排污權交易平臺建設,加強排污權交易活動的監管。
徐州市排污權交易工作從一開始即重視交易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在“徐政發〔2015〕65號”文件的基礎上,市政務辦、市財政局和市環保局進行多方調研,于2016年2月同時印發了《關于印發〈徐州市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規則(試行)〉的通知》(徐環發〔2016〕15號)和《關于印發〈徐州市排污權有償使用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徐財規〔2016〕2號),對排污權交易規則和排污權出讓收入規范管理作出詳細的制度規定,未雨綢繆,保證排污權交易操作程序的法制化、規范化,確保排污權出讓收入的資金安全。至此,徐州市排污權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完成,排污權交易工作的制度設計基本完善。
在“徐環發〔2016〕15號”和“徐財規〔2016〕2號”兩文件印發之前,分中心即制訂了《排污權交易業務辦理流程》和《企業辦理排污權交易手續需要提交的資料清單》。兩文件印發后,結合制度規定和工作實際,中心與市環保局就業務辦理流程進行深入商討,本著讓企業少跑路簡便辦理、提高效率的原則,對業務辦理流程進行重新修訂,對于市環保局直接認定可以協議轉讓(即直接核定由市環保局向企業出讓的排污權指標)項目,由企業網上申報、市環保局網上審批、分中心對交易資料進行審核后,在政務服務中心環保窗口一次辦結。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未整合遷入政務服務中心新址前,分中心在市政務辦的支持下,入駐環保服務窗口,每周固定一天為企業專門辦理排污權交易手續,對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項目,分中心做到隨叫隨到,不耽誤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需要。同時,為免除企業在環保服務窗口和市環保局財務部門之間的奔波之苦,分中心主動承擔了代開財政非稅收入繳款通知書的工作,在企業辦理排污權交易手續時,將排污權交易合同、成交確認書連同繳款通知書一并送交企業,待繳清出讓款項后,由企業選擇到環保服務窗口領取或由產權交易分中心寄送排污權交易憑證,以完結排污權交易手續。
萬事俱備,排污權交易于2016年3月正式鳴鑼開張,經過一年多的運行,交易參與各方對排污權交易簡化工作流程的便民服務改進措施表示極大滿意。
2016年,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有償使用交易的5年期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標分別為194.23噸/年、17.48噸/年、227.36噸/年、283.5噸/年,成交額分別為437.02萬元、96.11萬元、254.01萬元和317.52萬元,累計成交金額為1104.67萬元。排污權交易在推進和規范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優化徐州市環境資源配置,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提升,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意義顯著,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江蘇省已整合建立了較完善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體系,按照國務院、省有關文件精神,應從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層面,對排污權交易進行制度化和規范化運作。
以徐州為例,排污權交易行政主管部門和企業,目前均未形成自覺進場交易的習慣,排污權交易工作的拓展,更多地是靠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政策宣傳。由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整合,產權交易機構撤銷,市場運作主體由分中心向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過渡,為保證工作延續性,建議盡快印發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將排污權交易納入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
目前,徐州的排污權交易品種僅為前述四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隨著區域環境質量提升要求不斷提高和環境資源優化配置不斷完善,應將更多的排污權指標納入交易范圍,增加交易品種,打造更高一級的環境能源交易市場體系。在這個市場體系基礎上,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能夠為企業提供排污權交易的融資和投資服務,以及環保技改的技術交易等服務。
目前省內地市的排污權交易規則能滿足本地區域范圍內實現總量控制的排污權指標的交易需要,但是在全省范圍內實現總量控制的排污權指標交易,受制于地域和行業主管部門審批權限的限制,交易流轉仍不順暢。制訂全省統一的排污權交易規則,能有效化解這一難題。
不得不引起注意的一個事實是,目前的排污權交易,絕大多數是環保部門直接向企業核定的排污權指標出讓,而能提高市場活躍度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幾乎為零。因此,行業主管部門協調出臺引導企業自主交易的政策文件,將能使排污權指標在市場需求主體間順暢流轉,對加快企業經營方式轉變,節約企業資金和企業實現環保技改積極性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目前,市環保局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正就排污權交易指標審批系統與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系統融合事宜進行磋商,雙方的網絡審批系統和電子交易系統的軟件工程師已進行對接,兩系統融合后,可實現網上申報、網上審批和網上交易的全交易流程電子化。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實施方案(2017-2018年)的通知》(蘇政辦發〔2017〕82號)文件要求,以省市聯動、共建共享的建設思路,統一省市排污權交易數據對接口徑,從而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使排污權交易大數據在行政監督和行業發展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為此,省中心加強對徐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工作指導,以使省市聯動的“互聯網+”交易系統建設工作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