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新
縣級工會經費使用中的問題與對策
●張裕新
近日,筆者對蘇北某縣總工會的工會經費使用情況進行了檢查,發現有以下問題:
一是侵占縣級留存工會經費。某縣總工會擅自把縣級留存的工會經費轉作機關工會賬用于發放現金和實物等。如在市級留存工會經費中增發聘用的勞務人員和借用人員在人社部門規定的工資標準以外的補貼。在總工會職工規定標準、規定范圍支付職工福利費外,以“支出報銷憑證”形式從縣級留存工會經費中開支大量吊唁、看望病人、賀婚賀產賀壽費用,且未注明受益人的姓名。
二是違規白條報支費用。某縣總工會以“根據省總文件,用于重視、關心、支持工會財務工作的相關部門、單位的工作費用及相關人員的獎勵”為支出說明,以“創新成果獎勵”等形式,支出大額有關費用。
三是違規報支大量不規范發票。某縣總工會以 “日用品”、“食品”、“辦公用品”、“電影票”等發票報支費用,具體是什么物品沒有明細,至于物資去向更是無法說清。
四是違規發放獎金補貼加班費。某縣總工會在按上級批復正常發放年終考核獎、年終一次性獎勵、省總回撥獎勵外,還以創新成果獎、年終獎等形式發放獎金補貼。以“支出業務部門工會經費征收工作獎勵及財務賬、報表工作加班費”為支出說明,支付財務人員及相關領導加班費等。
五是維權支出隨意性大。如高溫慰問費不盡合理。某公司現有員工1000人,總工會在“職工關愛角”活動中贈予不銹鋼茶杯1000只,同月在“高溫慰問”中重復贈予等量等價茶杯。又如職工關愛角管理存在盲區,對職工關愛角物品發放一般都是發至各主管部門基層工會,由主管部門把物品再分發到各基層單位。檢查發現,總工會直接贈與基層單位職工關愛角有關體育器械和家用電器。
六是公務用車管理混亂無序。某總工會有2輛公車,專職駕駛員只有1人,存在單位公車由部分領導使用的情況,公車使用無記錄。出租車費用隨意報支,乘車真實性有違常理。抽查某年,報銷出租車票1.28萬元,其中:乘車時間超過10小時的有49次,金額近萬元;還有大量雙休日用車費用。
七是內部管理混亂,發放實物手續不全。某總工會每年用于困難職工幫扶、夏季高溫慰問、下級工會關愛角建設等項目數額較大。總工會每年向基層工會職工關愛角贈送物資,大都沒有接收的車間、部門入庫手續。
八是批量物資采購未招標。某總工會每年對批量物資絕大多數沒有實行集中采購,以黨組會議討論決定代替詢價。無論是高溫慰問、年終慰問還是職工關愛角所需貨物,供貨商基本集中于市區一兩個商家。
工會會員遍布全縣行政、企事業單位各行各業,面廣量大,如何使總工會成為政府、勞方、資方三方和諧關系的調節器,縣域社會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助推器,使工會資產優質化,工會服務高效化,筆者認為:
一是地方政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工會經費的收支管理。要在深入貫徹落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的基礎上,研究如何改進工會管理崗位設置,完善財務管理體制、工會經費收支監管體制,制訂工會資產保值增值操作規程,真正使工會資金征收、使用規范化。鑒于工會資產是各行各業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上繳的,它的收支范圍取之于職工用之于職工,收入進工會經費征管專戶,不入國庫,它的資產自下而上屬于全國總工會屬下的社團資產,不納入財政盤子。建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工會經費預算的編制、收入的組織、支出的規范進行培訓和指導,以提高工會財務人員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業務管理水平。
二是縣級工會組織要樹立規矩意識,完善監管機制,確保資金安全。縣總工會領導班子要以身作則,帶頭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做到凡事按規矩辦,從小處抓起,從點滴做起,切實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的廉潔意識。要嚴格落實各項制度,規范“三重一大”決策機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制定并細化各類人、財、物管理制度,健全內部監管網絡,形成內部牽制全覆蓋。要完善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和大量成批物資采購規定,切實遵守工會法及相關財經法規,規范財務報銷制度和資金支付程序,實行財務收支公開,確保工會經費收支合理、合法。要加強對市級工會經費開支的審核,成立由工會相關會員單位成員組成的經費審查機構,對工會經費的收支進行經常性的常規檢查,特別是對一些大額資金的使用開展事前會審、事中監督和事后審計,保障工會經費健康運行。■(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紀律檢查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