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景 黃月琴
淮南師范學院安徽淮南232000
推進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效性
——構建課堂“微社會”
王懷景 黃月琴
淮南師范學院安徽淮南232000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特別是高校招生與畢業生就業機制改革的深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得到了普遍的關注,而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就業的技巧與能力,各院校紛紛開始了就業指導課程,希望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然而,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各院校在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上,并沒有獲得如期的效果,整體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為此,文章從分析當前我國眾多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開設現狀入手,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構建課堂“微社會”的教學思路,進而具體探討其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就業指導;實效性;微社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業指導課程的系統開設,不僅可幫助學生把握當前就業形勢,強化其就業意識,指導其掌握各種求職技巧,還能幫助學生合理調整自身對就業的期望值,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價值觀與擇業觀,引導其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最終從整體上提升自身在就業市場中的自我競爭力,由此可見,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的就業發展、社會的和諧均有著重要的作用[1]。反觀教學實踐并非如此,多數院校在就業指導課堂的開設與開展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定問題,課程開設的實效性并不是很高。下面,筆者就該問題展開具體分析。
當前,大多數的院校關于《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多采取的是選修課的形式進行的,而課程的內容也多集中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當前社會就業形勢介紹與相關政策解讀、求職信息的全面把握以及面試模擬、面試技巧等知識的講解上。為此,筆者也對幾所高校的4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以具體了解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情況與開設的效果。此次調查共發放了400份問卷,回收問卷392份,有效問卷390份,結果顯示:①在課程內容方面,41.03%(160名)學生表示內容多集中在“就業形勢介紹”,25.64%(100名)學生表示內容多為“求職信息的全面把握與應聘技巧”,20.51%(80名)學生選“畢業生就業動員會”,其余12.82%(50名)學生選“其它”;②在課程收獲方面,46.15%(180名)學生表示“什么都沒學到”,23.08%(90名)學生表示“對就業政策與形勢、應聘技巧方面內容了解還是比較少”,25.64%(100名)學生表示“對就業政策與形勢、相關應聘技巧有了一定了解,加大了求職的信心”,5.13%(20名)其余學生選擇了“其它”;③在課程喜愛與滿意度方面,僅僅只有12.82%(50名)學生表示“很喜歡,也比較滿意”,23.08%(90名)學生表示“較喜歡,也基本上滿意”,35.90%(140名)學生表示“一般”,23.08%(90名)學生表示“對其感覺不大”,其余5.13%(20名)學生選擇了“其它”。由此可見,當前眾多院校在就業指導課程方面的設置與展開,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學生的需求,也未滿足該課程開展應有的合理性、科學性與實效性的要求。
所謂“微社會”,指的就是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構建出一個小社會,為同學們展現一個“社會模型”,將社會重要環節濃縮在課堂上,讓象牙塔里的學子們了解社會,認識社會。而對于《就業指導》課程而言,其課堂“微社會”的構建,就是要求教師具體結合課程的內容,將招聘、應聘等環節搬到課堂上來,進而在轉變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體驗到“職場氛圍”,讓學生能夠認識職場,讓學生能夠全面把握就業的相關流程,最終從提高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邁出進入社會的第一步[2]。而體驗式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感知、體驗職場氛圍,真正構建一個課堂“微社會”。
(一)模擬教學法的應用
對于模擬招聘在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應用,招聘活動的模擬與情境的創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課堂時間,而在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都固定的情況下,如何化解兩者間的矛盾,就成為了就業指導課程中模擬招聘教學法應用的關鍵[3]。為此,在教學實踐中,就可采取模擬招聘“專業團隊表演”與“臨場角色扮演”兩種辦法來強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其中,“專業團隊表演”可找一些專業的人來模擬招聘專業團隊,而“臨場角色扮演”則可從課堂上直接找學生來扮演考官與求職者。首先,在課程后半部分,教師就可隨機抽選一部分學生來扮演求職者與面試官,并有教師或是模擬招聘團隊來現場觀摩,開展一場“模擬面試”,讓學生親身體驗招聘環節,掌握求職面試的流程,為畢業后求職奠定基礎;其次,課堂設計。以招聘模擬中的“自我介紹”環節為例進行場景介紹,即自我介紹作為所有招聘面試中的一個基礎性關節,是每一位求職者都應該掌握的基本求職技能,而后教師給定模擬招聘中的相關應聘崗位,即①某院校專業任課教師或是教導員;②某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員;③某國企的專業技術人員;④國家或省公務員;⑤某大型企業的業務員或市場營銷人員。而“應聘者”從中選取相應的崗位進行自我介紹準備;最后,具體實施。即①教師抽選三名學生評委作為考官,采取自愿報名、教師指定與同學推薦的方式競聘,并上臺發表競聘演講,而臺下學生的掌聲則決定了考官入選人;②同樣采取自愿報名、教師指定與同學推薦的方式競聘,抽選5名學生作為應聘者;③五名應聘者按照抽簽順序上臺進行2分鐘的自我介紹;④3名考官在5位求職者自我介紹結束后,決定是否讓其晉級,并向全體師生展示結果,說明理由;⑤5名求職者在招聘結束后進行自我剖析,后又考官綜合評價求職者的表現,而教師則具體針對各崗位與求職者提出相應的求職應聘對策。
(二)活動教學法的應用
在體驗式教學法中,要求師生能夠在課堂上實現互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引導學生獲得認知與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統一,最終在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實現教學目標[4]。而該種教學方法,應用到就業指導課程中,還可延伸出多種教學方式,如活動教學法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即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堂小游戲或小活動,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獲得體驗的一種教學辦法。比如針對“創業準備”這一內容,教師就可組織學生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進行。對于該內容,常規教學方法就是先引導學生培創業的意識與創業的精神,后概括提煉創業者素質,最后進行企業運營游戲,而對于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學生一開始肯定不樂意接受,甚至有些學生會認為,“我根本不想創業,你給我講這些也是沒用的”,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將“創設創業運營模擬游戲”放在“創業教育”的第一堂課上,讓學生一開始就通過游戲來認知自我溝通能力、自我市場調查能力與自我計劃、融資、決策等能力,有效檢驗自我抗風險意識、法律意識等,從整體上認識到自我的不足與優勢,從而進一步形成職業意識,為就業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部分高校在就業指導課程開展實施中存問題,為全面提升課程實施的科學性、實效性與合理性,教師可從轉變教學模式入手,積極展開“體驗式”教學法,結合教學內容,模擬各種職場情境,開展各種同職場有關的活動,創建一個課堂“微社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感知、體驗到職場的氛圍,并從中不斷提升自身就業能力,掌握各種就業技巧,樹立就業信心,最終獲得個性化的全面發展。
[1]繆倩.從“期待視野”的角度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教育工作[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2):62-65.
[2]劉鴻圖.面向學校特點及學生專業背景的就業指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5):245-247.
[3]靳玉瓊,汪滿生.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學探索[J].中國職工教育,2014,(08):157-158,163.
[4]余明,曾璇,李國章.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29):126-128.
【項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改革計劃項目,月琴“CM”工作室(編號:Szzgjhl-2-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