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紅
哈爾濱市省委黨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
王向紅
哈爾濱市省委黨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是會計專業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是連接會計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本文基于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為高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策略。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問題;策略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架構一直受到會計教育界的關注。國內高校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探討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從我國會計環境與實踐的發展以及我國高等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具體運行等方面看,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現行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僅靠修補性的完善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應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再設計,需要認清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適當的解決策略。
(一)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
任何教學活動都應有一套完整的體系,會計實踐教學同樣如此。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財會方向專業師資參差不齊,會計實踐教學起步和發展各異,沒有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得很大一部分院校的財會專業跟風現象嚴重,盲目模仿知名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活動,造成了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的不接軌,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使學生對會計實踐產生抵觸,使得會計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二)缺乏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實踐模式單調
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主要采取模擬教學的方式,包括簡單的手工賬和電算化會計。教學模式采取作業的形式,使得部分學生對模擬教學重視不夠,僅僅當成是完成作業,沒有真實感,實踐教學印象不夠深刻。另外,由于教學環境多為課堂或類似課堂的計算機室,很難使學生產生實踐的興趣。加上教師本身對模擬實踐教學認識不夠,因而沒有給實踐教學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三)有實踐經驗的會計教師不足,對學生的指導性不強
我國財經類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從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傳統教育體制下,高校本科會計專業教育側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實踐能力的要求不高。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企業對會計畢業生要求的提高,學校也把實踐教學列入日常教學,但有實踐經驗的會計教師數量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需求,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是會計實踐教學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一)不斷完善和改進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會計實踐教學作為會計學專業教學環節之一,其不斷改革和完善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會計教學整體水平,形成一套完整實用的教學體系。這一體系包括學生思想道德培養、專業技能的提高以及綜合能力的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等方面,以培養學生誠實守信、遵守職業操守的良好品德。學生的專業技能教育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和專業實踐經驗的提高。學生在入學后,有計劃地學習公共課程和專業課,在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后,不斷參加實踐工作,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同時加深印象,使理論和實踐接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適應用人單位需求,解決畢業生上崗難問題
雖然高校的會計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由于我國正面臨著就業難的大環境,高校培養的本科人才中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能力的大有人在,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嚴重脫軌,使得我們必須對會計專業教學重新思考和定位。為了滿足社會及用人單位的需求,同時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我們應當采取培養實用型人才為導向的會計教學模式,緊跟市場,不斷提高會計實踐教學的地位,最終解決畢業生難上崗的問題。
(三)創新教學模式,促教學發展
首先,從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入手。雖然思想道德課從學生上小學就開始學習,但當今大學生有才無德的例子隨處可見。對會計這一職業來說,誠實守信的職業操守是必須遵守的。因此,德育是會計實踐教學,也是所有教學的根基。其次,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這些能力的培養都穿插在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之中,提高這些能力可以使學生畢業后更容易在崗位上發揮更好的作用。再次,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學習,這是實踐教學模式的核心。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專業知識,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對基礎會計、中級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等學科的實踐運用,使學生在實踐后有所收獲,最終學以致用。
[1]洪葒,廖聯凱.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8
[2]張向欽.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當代經濟,2015
[3]徐永凡.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王向紅,1967.7-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省委黨校(財會)本科會計、高級會計師、財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