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佳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四川成都 610036
淺談社交場合人際交往中的禮儀
劉詩佳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四川成都 610036
禮儀是人類文化的結晶、社會文明的標志和人類交往的行為規范,它也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
禮儀;人際交往;人際關系
所謂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涉及穿著、交往、溝通等內容,具體表現為禮節、儀表等。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卡耐基說過,人的成功取決于15%的努力和85%的人際交往,禮儀正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聯系紐帶。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表現出良好的專業知識和修養,從而獲得成功的第一步。
(1)尊重原則??鬃釉唬骸岸Y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在人際交往中互相尊重最為重要,尊重是禮儀的情感基礎,只有彼此間相互尊重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2)自律原則。自律原則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和自我反省,同時更提倡“嚴于律己,寬以待人”。(3)寬容原則。寬容是一種較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操,一種容納意識和自控能力,要尊重他人的個人選擇,允許別人有行動與見解的自由。(4)適度原則。適度的原則,就是要求應用禮儀時,必須要注意技巧,合乎規范,特別要注意把握分寸。(5)從俗原則。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人際交往中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保持一致,只有尊重對方特有的習俗,才能增進雙方的理解和溝通。(6)真誠原則。運用禮儀時,務必誠信無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一)語言交往技巧
(1)聽的技巧。掌握了聽的技巧,善于聆聽他人講話的人,往往能順利與他人交往。因為聆聽表達了對對方的尊重。所以,聆聽他人講話時要專心,要用心去聽,而不是只用耳去聽。(2)說的技巧。說是要給人聽的,要使別人對自己說的感興趣、聽得明白,就應當掌握一些說的技巧。一是選擇好話題,二是語言要簡練、通俗、生動,話不在多,要說得得體,合時宜,三是善用敬語,對長輩和上級,要謙恭有禮,四是適當贊揚別人,適時適度、發自內心地贊揚別人。
(二)非語言交往的技巧
在人際交往中,雖然非語言行為通常只是語言行為的輔助和強化手段,但它有時可以代替語言傳情達意,還可以微妙地傳遞語言難以表達的“弦外之音”,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1)目光技巧。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在人際交往中,眼神的作用萬萬不能忽視,平時應該經常培養自己用眼睛“說話”的能力。(2)體勢技巧。比如,朋友之間別后重逢,拉拉手、拍拍肩,表示一種親熱的感情;領導、長輩對下級、晚輩拉拉手、拍拍肩,通常表示贊許和鼓勵;如果下級、晚輩隨便與領導、長輩拉手拍肩,則被人認為是不尊重。(3)聲調技巧。俗話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同一句話用不同的聲調、在不同的場合說出來,可以表達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思和情感。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恰當地運用聲調,也是保證交往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4)距離技巧。人都有一種保護自己個人空間的需要。個人空間如同一個無形的“氣泡”,為自己割據了一定的“領土”。有這個“氣泡”的保護,就會感到安全。一旦這個“氣泡”被人觸犯,就會感到不舒服或不安甚至惱怒。
(1)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良好的個性品質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也算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2)培養文雅舉止。有人認為衣冠楚楚,就是風度翩翩,忽視行為舉止的檢點,結果時髦的穿著、流行的發型和他的粗俗的語言、輕浮的行為形成了強烈反差,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給人留下一個不成熟、不可靠、不踏實的印象。(3)學會坦誠待人。待他人坦率真誠,才能換來他人的坦率真誠。真誠的交往可以避免許多猜疑和誤會。(4)學會樂于助人。助人是合作的前提,是促進人際交往的動力。助人就是團結人,將來就會得到別人的幫助。相反,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就等于和別人絕交。(5)學會溫和中庸。溫和是防止人際關系惡化的最好預防針。一個人際交往老練的人,就是態度溫和的人,遇事不慌,臨危不亂,受挫不躁,不魯莽,不偏激。(6)學會忍讓豁達。忍讓是為了友誼和團結,為了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最終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所謂“和氣生財”,兩和皆旺,兩斗皆傷。以忍讓為前提的批評和交心,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十分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協調。(7)建立自信。自信在人際交往中十分重要。缺乏自信的人,總認為別人看不起自己,把表揚看成是“譏諷”,把善意的批評幫助看成是“整人”,其實是自卑感在做祟。要善于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樹立自信心。
禮儀是一張人際交往的名片,文明禮儀可以幫助我們“規范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梁?!倍Y儀又是我們獲得成功,創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證”。所以說:知禮懂禮,注重文明禮儀,是每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
[1]國英.現代禮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王伯金.適度——人際交往的準則[J].企業文明,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