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波
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 山東日照 276826
《國際貨代英語》課程標準
朱建波
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 山東日照 276826
《國際貨代英語》是國貿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拓展課程,是根據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的國際貨代操作員工作崗位能力要求所開設的。它是基于語言能力學習和職業技能基礎學習,為國貿專業服務的一門專業實踐課程。
國際貨代英語;國際貿易
《國際貨代英語》課程圍繞貨運代理的實際工作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合理有效地使用企業資源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綜合策劃能力,是一門專業化和技能化較高的課程。本課程以基礎英語知識以及商務知識為根本依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英語語言及技能運用的基礎上,強化商務知識和商務機能的學習和運用。
《國際貨代英語》課程體現了英語語言在國際貨運代理行業中的應用能力的培養,并積極開展多種方式教學,充分利用實踐和實訓活動。課程中的內容涉及國際貨運代理行業中的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結算,外貿函電與單證,貨物國際運輸保險,國際海運,空運,公路和鐵路運輸,多式聯運及其倉儲物流和供應鏈管理,還有國際法規,國際慣例,風險管控,糾紛與仲裁,是在具體業務操作和函電往來的環境中的專業英語運用,生動形象的課程設置和現代教學技術,有利于學生掌握與境外溝通的基本規則和技巧,整體素質和能力達到了企業的需要,具有示范和推廣作用。
企業急需實用型和創新型的行業專才,并能夠學以致用。本課程注重國際貨代專業英語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融合,注重面授教學與自主學習的結合。積極開展實訓活動,學生走進企業實習,創建了有特色的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的英語語言實踐過程,掌握基本的專業英語使用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本課程主要學習國際貨運代理專業英語。學生學后可以參加由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CIFA實施的資格考試,獲取從業資格證書。此課程有一定的難度,但本專業已設置的前導課程有:《國際貨運代理實務》,對學生學好這門課已打下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國際貨運代理中常用的專業英語,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是我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體現了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和職業素質的有機統一,主要培養學生三個方面的能力。
(一)能力目標
可以熟練操作本行業實際工作業務;能勝任涉外行業特別是臨港外貿行業的生活與業務接待、洽商、客服與業務員等工作。
(二)知識目標
掌握貨代服務范圍各環節常用的專業英語語言,包括國際貿易與國際貨代專業術語,付款方式、運輸方式、單證制作、運輸保險、報關報檢、多式聯運、物流與供應鏈的基礎知識等;熟悉國際貨運代理的基本流程;熟悉各種貨運單據的內容和格式;掌握本行業業務知識與行業外語,為再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素質目標
具有熱愛國際貿易專業、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和強烈的法律意識;具有國際貿易方面的競爭意識,分析判斷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具有與人溝通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很好的國際貿易職業道德素質和身心素質。
理論部分包括貨運職能和貨代范圍;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國際貿易的實際操作流程;貿易術語;運輸合同;海運提單等。各部分理論授課均引入相關案例。
實訓、實踐部分包括國際貿易的實際操作流程;填制運輸合同;貿易術語;交易磋商流程;填制海運提單。
(一)教學設計
高職高專層次學生的一個普遍特點是對知識的掌握深度不夠,報關專業的學生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對于語言基礎知識掌握相對較好,詞匯的認知量基本達到要求,但是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專業語言能力還不夠;通過了一些職業技能知識課程的學習,學生涉及了一定的職業技能知識,但是學得不夠扎實。
(二)實施方法
1.教學模式。教學程序設計的思路是以實際崗位的需求為依據進行專業語言能力培養,我們立足于三個結合:學校與行業結合、崗位與語言技能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構建了以“實踐為核心(Practice),以英語為主線(English),以商務為背景(Business)”的PEB模式,在語言技能課中通過英語獲得商務知識,又在商務專業知識學習中強化語言技能,從而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
2.常用的教學法。概述式、指引式:對容易懂的內容則進行概述,對教學內容的新信息點、重點、難點,進行論述式講解。
(1)項目剖析教學法,理論與實際結合:列出1-2個項目進行分析解剖,找出存在或解決問題的晶法,關鍵語言的認知與理解,消除歧義,最終達成共識。
(2)案例教學法: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充分運用理論知識,既熟悉了理論知識,又能靈活運用于實踐,使理論知識與實踐融合,增強了專業語言的運用能力。
(3)實踐教學法:通過場景模擬、過程設計、實踐操作等方法,加強學生將專業技能、語言能力融入實踐操作能力。
3.教學手段。充分運用語言實訓室、國貿報關實訓室進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利用課程教學網站擴展課堂教學,將教學延伸到課外;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
本課程采用過程考核和目標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過程考核主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態度、課堂紀律、課堂討論、課后作業、實訓任務等進行評價;目標考核(或期末考試)是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的整體掌握方面的測試。
任課教師資質要求:教育背景:國貿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職業資格:接受過貨代英語的專業培訓,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并取得貨運代理資格證書。
教學場所要求:多媒體教室,配備傳統教具、多媒體設備等教學必需設施;校內實訓基地,開設貨代英語實訓室,配備與專業相關的實訓軟件、試題庫及硬件設備,達到每名學生配有一臺電腦,以便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和課程競賽。
該課程主要從國際貨代崗位認知、國際貨運代理合同準備、國際貨代合同的磋商與訂立、國際貨代的履行、國際航空貨運業務代理、國際多式聯運六個方面層層深入的來了解國際貨代的知識。而國際貨代英語課程本身就是國際貨代崗位所需掌握的最基礎的英語技能,所以任何貨代公司的工作人員都有所涉及,具體崗位如下:
(一)國際貨代崗位
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市場概況與競爭環境;貨物國際貨運代理的業務流程;國際貨運公司的營利機理,服務性質,業務方向;貨運代理公司內部組織機構不同崗位之間的分工合作關系;貨運代理從業人員職業要求,服務標準;國際貨運代理與物流的關系,以及船務代理、航空公司、港口碼頭、車隊、報關行、貿易公司等主體的聯系。
(二)國際貨運代理合同準備
尋找、開發、維護適合供應商及索取報價的方法和渠道;向供應商介紹自己并提供有較強競爭力價格和技巧;初步認識國際運輸價格和國際貨代公司內部報價機制運作;學會根據不同的航線服務要求制定國際貨代企業內部報價機制及指導公司內部相關部門與合作船東建立操作聯系。
(三)國際貨代合同的磋商與訂立
認識了“攬貨”在貨代行業的重要性,貨代服務的銷售商資源;國際貨代公司業務部與公司內部其他部門的相互協調配合關系;尋找、開發客戶;國際貨代合同的磋商與簽訂流程;集裝箱相關基本知識;集裝箱數量的計算。
(四)國際貨代的履行
航運進出口訂艙與做箱操作流程與操作技巧;航運進出口報關與報檢操作流程與操作技巧;航運貨物配載與裝船操作流程與操作技巧;提單的繕制與簽發的操作技巧;國際貨代業務流程各階段的單證流轉;國際航運中進出口貨物跟蹤的常見方法;國際貨代的風險及防范的方法;費用的結算。
(五)國際航空貨運業務代理
常見航空貨物的種類、包裝和其他條件;航空配載的基本知識;國際航空貨代的服務性質,航線、航班等相關信息;正確查詢空港貨運運價表,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
(六)國際多式聯運
國際多式聯運中各方的責任承擔問題;國際多式聯運提單等單據的制作和流轉的操作;學會了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相關業務案例。
[1]《國際貿易運輸實務》,姚大偉主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2]《國際貿易實務》,黎孝先主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3]《國際貨運實務》,李勤昌主編,科學出版社。
[4]《最新信用證(UCP600)操作指南》,顧民主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