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南陽市內鄉縣衙博物館河南南陽474350
從縣衙官員的職權范圍得到的啟示
張平
南陽市內鄉縣衙博物館河南南陽474350
作為封建社會基層政權機構代表的縣官,在國家政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清統治者也深刻認識到"親民之官"乃吏治之基,因此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完整的縣官制度。
主要包括權力、禮儀、審計、公務活動。
1.縣官素質的好壞,對一縣的治理、人民的安居樂業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行政和司法合一的封建政體中,縣官是一縣的行政長官也是司法長官,除教化百姓忠君愛國,保持社會穩定外,縣內事務無所不管,最主要有征稅納糧、聽訟斷獄等六大項:一是教化百姓;二是聽訟斷獄;三是征稅納糧;四是災荒賑濟;五是興學與科舉;六是異地做宮。
2.古代對宮員的儀表要求也極嚴,如清代官員的朝服、補服、常服等,在哪種場合穿什么服裝,皆有規定,不得逾越。
3.內鄉縣衙大堂前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房,二堂的跨院則集中了知縣的幕僚班底,三堂則是知縣的眷屬棲息之地。這樣,在同一個屋檐下,以知縣為核心,由疏而密形成了一個系統的治理結構。在大堂之外為國,辦事機構為國家機構,二堂之后,則是知縣的私密所在,這里既有他的眷屬,也有知心幕僚。
4.內鄉縣衙的建筑布局采取嚴格對稱的四合院布置辦法,按使用功能分區,根據用途和重要程度區別等差,有節奏地安排建筑物的體量和空間形式。大堂、二堂、三堂的使用功能都與審案有關,且建筑布局分別比附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這種現象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使然。
5.縱觀古代中央官制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過程,而清代將專制集權發展到極致。軍機處的產生,削弱了內閣的權利,使皇帝獨攬大權,任何人不能與之分庭抗禮,因而清宮內衙署在形式上只能處于次要地位。在這一點上,清宮衙署與地方衙署存在明顯不同。
法治化是社會上層建筑廉政文化建設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法治化為全社會的廉政文化建設創造了制度上的“硬”環境,為其能夠全面展開提供了硬性的支持與保障。清代內鄉縣衙的回避制度、地方官的任期制度、司法回避制度、官吏的監察制度、司法斷案的價值追求和基本準則對我國古代官員的廉政行為起到監督和約束作用,而且對我國當代廉政文化建設有重要的啟示。
1.防治腐敗問題上,我們要加快立法步伐,從法律和制度上保證黨風廉政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以實現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一是要加強法律制度的制定,盡快制定反貪污賄賂法、反腐敗法、政府公職人員廉政法等。二是要增強法律的嚴肅性,必須嚴格執法。三是要公正司法,在原來司法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司法改革,公正行使職權,提高官員們的素質和能力。還要注意執法的全面、平衡和統一。
2.從中國清代內鄉縣衙監察制度看到了現在我國監察制度所面臨的困境。從機構設置上看,今日之紀檢監察機構從屬地方領導,要有效地監督地方黨政領導,存在較大困難。如果效仿清代內鄉縣衙自成體系、垂直領導,則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知,建立省級行政部門對下級的巡視監察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3.使官員們能夠廉潔奉公,要積極實行必要的激勵保護制度。就要靠不斷完善任期責任制度,分工合理,任務到人。這樣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份提醒,可增強為官者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使他們堅持內心的道德標尺。
4.對官員的考核監督是防止貪污腐敗發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對在職官員上任之初的財產申報、定期考核和審計、多層級的監督和權力的透明等,都要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不給貪污腐敗留下任何滋生的土壤和可乘之機。正所謂制度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完善官員的考核監督制度,有利于對官員們形成法律約束。分清優劣,發掘人才。
5.民本思想一直是內鄉縣衙官員所宣傳和崇尚的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國古代廉政文化建設的優秀傳統,也是古代廉政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當代社會對官員的道德教育中,民本教育最重要。只有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才能克己奉公、清廉正直,加強官員民本思想教育,要從品德的培養做起。為官者,要心中有民,廉潔自愛,抵制誘惑。做到廉潔奉公和潔身自愛,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做一個人民信賴的好官。
6.廉政文化的法律制度制定固然重要,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廉政理念的確立。縱觀內鄉縣衙歷史,要善于發動廣大群眾,充分利用輿論監督力量。政府機構應努力做到政務公開,開通群眾監督熱線,還應開設群眾監督服務臺,查處貪官、表彰清官。中國傳統廉政文化中有著崇高的精神理念,以其獨特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影響著人們的心靈。要堅持古為今用,堅持將廉政文化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之中。古代創造的一切優秀廉政文化成果要積極地借鑒和吸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將它們熔鑄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之中。
總之,封建時代的縣衙有著悠長的歷史和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的精華和糟粕,我們應以全面客觀、批判繼承的態度來評價。既不能簡單地就對其進行全盤否定,也不能盲目推崇。我們要善于參考和借鑒內鄉縣衙的歷史和文化現象,建設今天更加和諧的人類社會。廉政法治化建設需要德法并舉,二者不可偏廢。這是古今歷史經驗給我們的寶貴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