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耀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23
“放管服”改革視域下的公共行政效能提升
韋耀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23
以深化簡政放權為先手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通過推動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落地生效,加強對權力運行監督、完善審批制度改革、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方法、推動政務服務平臺互聯共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等舉措,促進“放管服”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向縱深推進,提高行政效能,促進四個全面建設。
放管服;政府職能;行政效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政府主動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以簡政放權為先手棋,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提高公共行政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提供重要保障。
“放管服”改革是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舉措。“放”即簡政放權,降低準入門檻;“管”即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服”即高效服務,營造良好環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5月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推進“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不斷提高政府效能。會議總結分析了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行政體制改革進程,指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進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胺殴芊备母镫m取得很大成績,但離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期盼還有很大差距。會議對深化“放管服”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中央和地方上下聯動,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斷提高行政效能。李克強總理強調,“‘放管服’改革實質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計利當計天下利,要相忍為國、讓利于民,用政府減權限權和監管改革,換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釋放。以舍小利成大義、以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苯陙?,各級政府、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在簡政放權上,積極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在行政審批模式創新上,探索以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為主的審批方式改革創新;在放管結合上,統一并公布行政權力清單,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積極創新市場綜合監管及綜合執法模式;在優化服務上,加快建設各類服務監管平臺,大力推進“一站式”、全程代辦、上門服務等方式,方便社會和群眾辦事。
據統計,2013年以來,國務院分9批審議通過取消和下放的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共618項,其中取消491項、下放127項,“放管服”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有效改善了營商環境,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各級政府不遺余力加大“放管服”改革,目前需下放的審批權等改革屬難啃的“硬骨頭”,改革已然進入深水區。因此,只有緊緊牽住政府職能轉變這個“牛鼻子”,才能更好推進“放管服”改革。
在新常態下,“放管服”改革與政府職能轉變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簡政放權不到位、不協調、不同步。有的地方明里放了、暗地里還管??;簡政放權配套不夠、有效承接不足,涉及地方利益、部門利益、集體利益的權力放得少,有的放了又以備案等各種形式變相收回;有的下放項目責任邊界不清、責任主體模糊,導致申請人多頭跑、往返跑,甚至跑細了腿才能把事情辦好。二是行政審批事項多、程序繁、耗時長。有的地方依然存在設定前置條件、變相審批和部門審批“體外循環”等現象,一些互為前置的“連環套”沒有解開,“證明你媽是媽”問題依然存在;后置審批依然過多,“辦照容易辦證難”現象依然突出。調研顯示,社會各界對于提高審批效率和優化審批流程的呼聲較高,需要進一步加快審批效率、優化審批流程和削減審批事項。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光要“減”,更要“精”,既要管得“少”,還要管得“好”。三是無利不管或置之不管。存在一些領域職能交叉、多個部門監管現象,而涉及民生的重要領域卻又監管乏力;一些取消審批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具體措施滯后、不完善,缺乏具體可行的操作,改革的不徹底導致“以審代管”沒得到有效治理。四是尚未構建形成網上行政審批大數據融合平臺。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理念深入人心,社會各界需求推行網上審批、便捷辦事的呼聲較高。但由于存在條塊化管理、信息壁壘尚未打破,各職能部門使用的審批系統軟件種類繁多,政審批服務網站功能較單一,部門之間審批系統未能實現對接,更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導致技術上并聯審批、跨層級聯動審批存在現實困難。五是政務服務質量不高。有的優惠政策、行政取消制度出臺,由于公布不及時,公開程度不夠、宣傳不到位,公眾知曉認同度遠遠跟不上改革推進的力度。一方面,導致申請人運用“傳統思維”,托人找關系、搞變通才能獲得政策享受,行政審批工作中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得不到規范和監督,為受賄、尋租等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滋生土壤。另一方面催生了各類中介的興起并從中牟利,無形中增添申請人享受優惠政策的難度,“優惠不在”,導致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不強,對改革效果不滿意。
(一)加大推進簡政放權大力削減審批事項
各級政府要樹立“一盤棋”思想,避免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各自為政而形成“碎片化”改革。要堅持協同放權,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嚴格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要求,做好承接落實,增強放權的協同性,切實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到位、不協調等問題。此外,還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行政審批事項削減力度,最大限度釋放地方政府簡政放權空間。隨著改革向縱深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及機構職能的調整,省市縣三級行政許可和權力清單需進行動態及時調整,確保權責一致。進一步減少省級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取消或下放投資審批權限,最大限度放權給市場和企業。要進一步大力精簡審批前置條件,凡屬企業經營自主權范圍內的事項,一律不作為前置條件;凡法律法規未明確規定為前置條件的,一律不再前置審批;核準機關能通過征求部門意見解決的,一律不再前置審批。此外,要全面推進“先照后證”改革,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以及后置許可審批事項。在“三證合一”基礎上,加快推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改革,讓利于民,便利于民。
(二)加強權力運行的監管
一是在制定、公布和動態調整權力清單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科學的監管職責體系,從政務公開、督查制度、績效考核、行政問責等多方面建立權力運行動態監督機制,加強對各項改革措施推進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同時,要減少多頭執法、重復檢查,有效消除監管盲區,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明確監管責任清單和監管主體,劃定職責分工,建立行業主管、登記注冊、行政審批相互銜接的監管機制,確保事有人管、權有人督、責有人負。二是探索審批監管服務分開,厘清職責和權力邊界,構建科學決策和執行監督相對分離、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機制。三是進一步清理后置審批事項,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必要的后置辦證事項,切實為企業發展解決后顧之憂、創造有利條件。四是創新市場監管方式,通過推行陽光抽查監管、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第三方評估常態化機制等方法,加強權力運行事中事后監管,實現監管信息共享互通、分析預警和綜合利用,形成監管合力。
(三)加強政務服務大數據平臺互聯共享
重點是加強數據、信息的合作共享。一是各部門要破除信息壁壘、消除“信息孤島”,通過共享基礎數據,推進業務數據的深度合作共享,盡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對稱性,避免“放管服”改革的一致性、同步性和協調性。二是在實現數據互通共享的基礎上,兼容或聯通業務系統,提高業務協同。由地方政府牽頭,統籌各部門信息技術規劃方案,形成規范統一、上下聯動的電子政務審批網絡系統,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行政效能。三是借助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建設完善服務平臺,推行網上辦公、移動辦公、實時辦公,方便群眾了解咨詢、便捷辦事。四是加強數據安全使用立法,升級安全保障措施,切實保護政府、企業和社會數據安全。
(四)優化公共服務,加強優質高效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是提供優質公共產品,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政府要加大對教育、醫療、民生等領域的投入,出臺激勵政策鼓勵社會多方參與,提高供給效率。此外,通過設立“一站式服務”“聯勤審批”等措施,為社會提供更加豐富多樣、便捷高效的公共產品。二是優化公共服務環節,減少名目繁多、無處不在的審批,為企業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進一步強化黨和政府的威信,讓老百姓切實享受改革帶來的便利和實效。三是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和市場等多方優勢,建立公共服務公私合作關系,通過向市場購買服務,提供公共產品,服務企業發展。四是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根據國家標準委頒布的7項政務服務標準,構建政務服務標準化體系,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重點推進“互聯網+”等大數據支撐下的政務服務信息化體系建設,推進行政權力科學化、規范化運行,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
綜上,“放管服”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是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高效廉潔政府的自我完善和偉大變革。在黨中央正確領導和國務院的大力推動下,改革舉措一定能夠得到貫徹落實,深化改革一定會取得重大進展和預期成效,促進四個全面建設。
[1]馬建堂.“放、管、服”三管齊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J].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9月
[2]張定安.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的幾點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7月
[3]姚玫玫.安徽省推進“放管服”與政府職能轉變的實踐探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