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莉 李慶慶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金華321004
設計教學法對單元教學的啟示
韓佳莉 李慶慶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金華321004
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強調以“有目的的活動”作為學習單元,肯定了兒童的中心地位,也創造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他發展了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美國、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教育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設計教學法對我國的單元教學也有積極的借鑒作用,我們應正視設計教學法的優缺點,以理性的態度對其進行借鑒。
設計教學法;克伯屈;單元教學
20世紀初,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并提出了“思維五步法”,把具體的思維過程分成五個步驟:感覺到的困難;困難的所在和定義;設想可能的解決辦法;通過推理,看哪一個假定能解決問題;通過觀察或試驗,證實結論是否可信。并把它運用到了教學方法上形成了相應的教學過程的五個階段。
深受老師杜威影響的克伯屈非常認同杜威的教育理論,并在其“思維五步法”及經驗論的基礎上,結合桑代克的聯結理論,提出了“設計教學法”,將杜威抽象、籠統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具體化、程序化,使之具有了可操作性。
在克伯屈看來,設計是“有目的、占據整個身心的行動”,他舉例說,假如一個女孩做一件衣服,如果她帶著熱情、有目的地做這件衣服,如果她親自設計,甚至親自動手做,那么,這就可以說是“設計活動”的典型實例。克伯屈認為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有目的的行動都是一個設計,同樣的,所有不同水平和不同類型的設計都有一個與它相應的目的。[1]也就是按克伯屈的主張,“設計”的關鍵在于這個活動中是否有一個居支配地位的目的。
除了設計的目的性,克伯屈認為設計教學法具有四個特征:(1)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實際問題;(2)是有目的、有意義的單元活動;(3)由學生自己負責計劃和實行;(4)是一種可以增長經驗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設計獲得發展和生長。[2]
根據活動目的不同,設計教學法可以被分成4種類型:第一類是以外在的形式體現某一思想或某一計劃,如制作木船、寫信、演戲;第二類是為了享受美學感受的設計,例如聽故事、聽交響樂、欣賞一幅畫等;第三類是為了克服智力上的困難,解決問題,如探究為什么會有露水,查明紐約是怎樣超過費城的;第四類是為了達到某種任務或獲得某種程度的知識、技能如學習法語的不規則動詞等。在以上四種類型的設計中,克伯屈認為第一類設計需要在學校活動中加強,這種設計最能體現教育的“社會化”,體現合作。
克伯屈還認為在設計教學法中兒童的興趣十分重要。這不僅僅是因為兒童是教學的中心,還因為克伯屈把興趣看作一種心理定勢。[3]“定勢”意味著許多聯結準備朝一個目標共同活動,一旦行為獲得成功,產生滿意,就會加強這個聯結。克伯屈強調兒童的活動和兒童的目的,但并不意味著放縱兒童,讓兒童自己決定課程和教學[4]。他說“我不主張讓教師或學校的各種活動從屬于孩子的人性”“為了反對無目的性,對兒童當前的工作要給予特別的指導”,[5]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承擔著比傳統教學方法中更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激發兒童的興趣,引導決定活動目的,指導兒童制定計劃并實施。也就是說單元活動的目的、計劃及實行過程都是由學生與老師共同參與完成的,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設計”。
今天的我們應該正視設計教學法的優缺點,以理性的態度對其進行借鑒。在目前我國
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設計教學法對我國的單元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啟示和借鑒意義的。克伯屈主張學校應該引入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兒童獲得完整的生活經驗,他弱化了對一般目的性、可視化的教育結果的追求,強化突出學生的課程自我設計能力,對問題主動發現、探索及對知識的獲得能力,而不是材料的記憶與積累。[6]從對知識的重視轉向對人思維能力、創新力的重視正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這對我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設計教學法對學生興趣的注重啟示我們在學科課程的編制與教學中考慮兩個方面:第一要了解兒童先天和習得的興趣,這要求教師善于觀察學生;第二要了解怎樣可以把這些興趣調動起來,加以引導,以利于兒童成長。這要求教師要有足夠的教育智慧將兒童的興趣轉化為“有目的的活動”,引導“兒童自己研究,自己找材料,自己比較,自己思索,最后由他自己做出決定。”
設計教學法還非常注重對道德的影響,設計教學“傳授給學生必需的知識,也要培養他們判斷某個道德情境的能力,建立永久的反應聯結”,[7]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道德的教化,這種教化可通過學生設計活動、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評估活動這一系列過程中完成。
[1][2][5](美)威廉·H·克伯屈著.設計教學法.徐輝、楊愛程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18.
[3]劉月婷.克伯屈設計教學法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4]張斌賢,褚洪啟等.西方教育思想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6]謝麟.設計教學法探究——芻議后教育時代的設計教學法[J].揚州大學學報,2015(6).
[7]徐春妹.克伯屈設計教學法對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借鑒與啟示[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