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型
“平民”,現代漢語詞典上解釋為:泛指普通的人民“區別于貴族和特權階級”。而筆者認為,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無產階級人民群眾的“平民化”,更貼切解釋為符合大多數群眾生活現狀的,貼切人民生活現實的,樸素自然通俗易懂的表現內容和表達方式。
從20世紀末開始,我國的媒體新聞工作者開始自覺地轉移視角,以正視的眼光著力受眾的興趣、情感意識的探究,從受眾的認知和接受力去認識衡量新聞的價值性。
這個轉變正是社會經濟制度的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到來使得我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科學技術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對物質的需求逐漸向精神需求轉變。傳統新聞節目單向的傳導模式與政治化單一內容已經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精神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廣大群眾不再需要媒體對他們的現實生活產生直接的作用,不再需要通過廣播電視新聞對社會信息進行攝取,電視新聞媒體不再為很多人士的資本創造起到增值作用,人們對電視新聞節目的觀看心理和觀念發生轉變,這些都會促使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回歸平民化的因素。
電視新聞平民化視角對象是廣大的普通受眾,當前經濟時代社會中人們更多的需求是關于精神文化層面的,且廣大受眾——平民的需求,使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將視角定位。表現生活百態的新聞及百姓喜聞樂見文人軼事是主要播報點。并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發展,真正深入廣大群眾的生活,開通群眾互動交流平臺,以平等、尊重的眼光,電視新聞節目平民化,不同類型新聞事件、名人采訪進行看待并處理,拉近電視新聞節目及受眾距離,與群眾產生心理上接近性。
平民化視角新聞視角擴大了題材選擇范圍,相較于之前的新聞,會議記錄及政治文件新聞報道等新聞專項報道模式,是平民化視角新聞節目摒棄的,反之取材于生活層面,從平民視角出發,從經濟生活到社會事件。帶有批評性的重大及焦點事件,是通常最受關注的報道,又分為文化、科技、社會、生活等多領域。
報紙新聞報道和電視新聞節目是有極大區別的,而新聞語言是報紙所過多注重的,但是電視生化同比的特性,造成其不必像報紙一樣。因此電視新聞節目語言平民化更占優勢,通常更加深入人心的是真情實感和質樸親和的家常話,所以電視新聞節目平民化中口語化是其主要特點。電視新聞報道轉變為觀看者、討論者、批判者,是和普通受眾一樣的,不要過分添加個人觀點和情緒。
之前新聞受眾較為被動,傳統媒體傳播的主體是傳者,且在較長的時間范圍內,這樣的傳播模處于壟斷地位,然而不符合自然傳播規律。但是在當前全新的社會中,不斷創新著新聞獲取方式和特色節目,新聞接受方式逐漸轉向受眾體,傳統新聞傳播受到平民化電視新聞節目的顛覆,摒棄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傳播單向性強制性的灌輸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傳播,可將信息傳播和新聞事實報道本質功能更好體現出來,新聞傳播迎合受眾需求,符合身傳播規律。這種傳播模式的轉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下新聞傳播的必然發展趨勢,是一種歷史性的轉型回歸。
電視新聞節目平民化體現了電視傳媒受眾為本的理念,這種理念響應了社會主義“以人為本”重要思想的貫徹,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執政思想,也為新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發展指明方向。電視新聞節目受眾為本理念的貫徹就是以平民的視角選擇題材,以平民的視角關注普通民眾生活,全國各地電視臺平民化節目的開辦,以平民語言講述平民生活也贏得了廣大受眾的喜愛。平民化節目的開展使得記者走入基層,增加了有關民生新聞的報道和探討,維護了受眾為本的理念,也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重要貢獻。
政治性新聞的報道是之前傳統新聞更多側重的,而受眾的逆反心理較容易因抽象性的內容,傳者本位單向傳播方式引起,致使良好新聞傳播作用不能夠體現出來,且影響受眾接受信息效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社會焦點聚集為普通老百姓,新聞節目形式回歸平民化,具備閃光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于普通群眾生活中體現,電視將新聞節目聚焦為社會民生,表達普通群眾道德訴求,尊重他們樸素生活態度及方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通過普通群眾接受習慣表達方式。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節目的平民化回歸是新聞媒體的一個歷史性轉型,是時代需求的一個發展趨勢,在媒體傳播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今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還沒有真正做到平民化,而平民意識是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時刻樹立的,要將平民化電視新聞節目創作體系健全,加快電視新聞平民化改革,進行新聞傳播信息規范,維護新聞媒體傳播秩序,為我國電視新聞傳播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1]董福君.新聞報道平民化探析[J].德州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戴海波,楊惠.電視新聞平民化原因探析[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