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穎 高晶
當下傳播技術高速發展,各類媒體相互整合又相互競爭,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在受到沖擊的同時,也在新媒體的助力下,獲得了無限生命力。目前地方廣電媒體先后向廣電集團轉變,已經基本實現經營模式產業化、企業運作市場化的全媒體發展新格局,本文將探討新媒體條件下電視媒介的生態系統,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等因素對電視媒介生態壞境變遷所產生的影響。
電視媒介并非單純的個體存在,而是在與其他媒介相互作用下,組成的一個開放性的生態系統。電視媒介通過自身內部的籌集策劃、制作包裝、宣傳發行和電視節目等保持系統內部的平衡,從而達到電視媒介與其他媒介的平衡關系,同時兼顧政治生態、經濟生態和社會生態的相互作用影響。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電視媒介的大環境即電視媒介生態。
全媒體對電視媒介生態有著深遠的影響,各因素的介入使之產生巨大變化,這就需要制作方不斷探索方向、及時調節策略,才能避免整個生態的失衡。電視媒介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其生態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當下媒介受到經濟因素影響日益加重,許多節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忽略了節目本身的文化素養和輿論導向。另外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強勢介入,使得觀看電視節目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新媒體的受眾大多數以年輕人居多,這樣就與傳統的電視受眾結構層次不同,電視媒介因及時針對受眾結構的變化,對電視節目構成比例做出相應調整。調查顯示,2016年電視節目收視比重中電視劇類占29.2%、綜藝類節目占14.7%,而新聞類節目則只占13.4%,低于綜藝類節目。年輕受眾喜歡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比例空前地膨脹導致節目比例失調。
2011年10月下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限娛令”,2013年10月20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再次下文,規定以年為單位每家衛視新購入的版權節目不能超過1個,黃金時間段歌唱類節目可以保留4檔。“限娛令”的發布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時選秀節目泛濫地局面,其中湖南、東方、浙江和江蘇衛視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使得本身不以娛樂為定位的二線衛視以此為契機,重新搶占了資源;2016年,隨著國內真人秀類綜藝節目的火爆,許多明星嘉賓的出場費也水漲船高,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于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臺的通知》,鼓勵各大衛視頻道制作高質量的真人秀類綜藝節目,同時加入“素人”的概念,鼓勵普通群眾參與到此類節目當中,為了應對“限星令”,眾多綜藝節目紛紛退出黃金時間段,同時請來“素人”嘉賓,比如《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一改以往星爸星娃的形式,加入了未婚明星帶領“素人”小孩的組合,增加了節目的看點。由此可見“限娛令”和“限星令”對電視媒介影響較大,多數是以約束的姿態出現,但給電視媒介帶來的并不只是困擾,電視劇《武媚娘傳奇》超高的收視數據不能完全歸功于“剪胸事件”,但其巧妙利用廣電總局政策,營造話題,在宣傳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宣傳團隊將一次事件完美轉變成一次營銷,這是便是巧妙地運用了電視媒介和政治關系。
電視媒介與社會文化向來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地關系。當前電視媒介受到消費主義的影響,其在節目策劃構思和制作生產上的訴求點直接面向受眾的訴求,但是受眾并不一定需要從節目中獲取到真正的內容,而僅僅是不斷滿足被刺激的欲望。“泛娛樂化”下節目被熱捧的原因,其源頭是契合受眾心理需求的,畢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娛樂是必不可少的調節劑,娛樂也是人的天性,電視節目也天生具有娛樂屬性,兩者切合下自然而然地就達成了需求和生產地統一。由于國內教育水平地不同,還是有大部分人認同通俗易懂地節目類型。因此為了最大限度贏得觀眾,不少節目產品取向趨于低俗化、庸俗化,缺少文化養分的電視節目層出不窮,這些節目僅僅滿足于表象,將一些娛樂符號搭建起來,沒有深入挖掘的意義,這在本質上是對觀眾的敷衍和愚弄。
電視媒介將節目傳遞給觀眾,節目所傳達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本身的觀念,起到教育作用,形成新的社會文化,這是一個生態循環。全媒體時代,電視媒介的主導地位受到威脅,但其信息依然通過各種渠道傳達給受眾,而且電視媒介的信息都是以聲畫結合的生動形式傳播,對受眾的影響更加直接顯著。
綜上所述,任何媒介都不是單一的個體,媒介的發展演化受到所處內外部生態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在新媒體不斷變化發展地大前提下,電視媒介如要更好地發展就必須重新定位自身所處的大環境,完善與此相適應的策略和措施,而電視作品也只有在深入研究當前電視媒介生態的內外環境現狀的基礎上,契合時代地進步,找到新地突破點,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和青睞。
[1]孫政.傳統新聞媒體發展現狀調查研究[N].西部廣播電視,2016年11期.
[2]王若霜.新媒體下傳統媒體的發展現狀[N].新媒體研究,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