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輝 孫烽烽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浙江金華 322200
在跨世紀的人才教育培養工作中,“兩課”擔負著人才德育培養的重要使命。加強和改進“兩課”教學,是21世紀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思考。
當前,世界格局的激烈變動,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信息通訊技術及互聯網的普及,使大學生面臨著各種政治思想、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強烈沖擊。去年開始,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嚴峻考驗。面對新變化和新情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刻不容緩。如何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錯綜復雜的形勢,正確認識國情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深入了解改革開放30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動搖,是高校政治理論課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所謂教學方法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而采用的方式、途徑和手段。包括課堂教學方法以及課外教學途徑。它直接影響著教師教學信息的傳遞和接收,是影響教學效果好壞的最重要的因素。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多是采用一般講授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按照講義或教材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方法。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采取切實措施,培養一批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理論功底扎實,勇于開拓創新,善于聯系實際,老中青相結合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干隊伍,使他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所有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都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但現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隊伍自身的建設跟不上理論的創新,沒有領會“兩課”的重點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來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不能將課程的學術性和政治性結合起來同時又缺乏科研精神,這就無法給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高校學生普遍存在著認識的誤區:對“兩課”學習沒有任何興趣,不愿意用心去學,覺得學習這些理論知識沒有用,還不如花多點時間學習專業技能方面,以便提高個人的動手實踐能力,主要表現為上課不專心聽講,課堂紀律松散,課后不復習,作業敷衍了事。他們學習“兩課”的動機大多數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獲得學分。隨著考研熱的興起,也有不少學生開始對“兩課”更加關注,認為學習“兩課”是為考研打基礎。在這種種功利心的驅使下,學生們對“兩課”的學習態度通常是應付了事,在臨考前搞突擊,對一些理論、概念不求甚解地死記硬背,考試過關后就忘得一干二凈。
我們黨提出了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師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正確、生動、豐富的科學理論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精神狀態、人生態度施加積極的影響,使大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安身立命,為將來迎接職業社會的挑戰,構建自己對社會機制的積極型、適應型素質做好充分的準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對大學生大學期間的生活有著廣泛而積極的影響,甚至對其畢業以后人生業績的創造也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大學“兩課”的內容一直以來給學生的印象是政策、理論、戰爭階級斗爭等冰冷的理論框架,這使學生缺乏對政治理論課學習的熱情。因此在課堂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人文關懷,使學生們在理解、尊重和關愛的氣氛中學習交流。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其教育教學中必須貫徹人文關懷理念,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能夠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又能夠對社會生活現實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和改進教學方法,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不斷增強教育教學的實效性。要改變傳統的單向注入式教學,實行雙向互動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中,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的最好方式一項,學生選閉卷考試占4%,寫論文占25%,開卷考試占57%,其他占14%。半數以上學生選擇了開卷考試,1/4的選擇了寫論文,學生的主流是抵制閉卷考試形式的。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這門學科采用開卷考試、寫論文等多種方式,有助于打破傳統教學的程式化,可以拓寬考核的知識域。另外,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希望以最輕松、最自由、最多元的方式掌握原本感到乏味的知識,開卷考試、寫論文等形式有助于學生在思考、總結的過程中,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所學的知識內化并提升為自身的基本素質內涵、行為習慣。同時,要改變只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考試成績,不考慮日常學生道德行為實踐的學用分離現象,要把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試同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