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廣樂
廣播文藝節目在日常的廣播節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廣播文藝節目和廣播新聞節目一樣是具有時效性的,其時效性直接決定了該節目的傳播價值和收聽率。在當今社會,隨著廣播文藝節目普及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在風格上越來越偏向娛樂性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廣播文藝節目的時效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必須從根本上改革創新,提高時效性,才能夠提高廣播文藝節目在廣播行業中的競爭力。
廣播節目幾乎貫穿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上班、下班,在家里還是在車上,能夠隨時聽到廣播節目。那么這時廣播節目內容的實時性就顯得十分重要,人們更加在乎所聽的消息是否是最快、最及時的,而內容的完整性則次之。廣播內容是否及時是人們選擇是否聽該廣播節目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因此及時插播最新的實時新聞是一個很好的吸引人們注意力的方法。這種碎片式的消息不僅提高了廣播節目的時效性,還可以幫助聽節目聽得疲憊的人們緩解疲勞感。這種方式與新聞聯播不同的是,它更加及時,穿插在廣播節目里也更容易使人接受,改變了傳統的新聞播報方式和廣播文藝節目的題材和內容,更加靈活多變,拉近了廣播行業和新媒體思維的距離。
做好對重大事件及時報道的準備,可以彌補及時但不完整的新聞信息的缺點。在廣播文藝節目中對重大事件進行報道,一方面幫助人們更加方便、全面地了解重大時事新聞,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廣播文藝節目題材的豐富性。采用現場直播、連接實地記者的方式,獲取第一手新聞材料,既提高了廣播文藝節目的時效性,又拓寬了節目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全方位報道對節目制作方的要求很高,既要保證播音員與實地記者的完美配合,還需要現場人員極強的反應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和詳細的策劃方案必不可少,如此才能最快、最準確地把新聞帶給聽眾。如現在已經順利完成的許多廣播文藝節目對G20峰會、里約奧運會等重大國際事件的全程跟蹤、報道,深受聽眾的喜愛,初次嘗試的很大一部分節目收聽率明顯上升。
廣播文藝節目的時效性重點在于選材的時效性。廣播媒體最大的弱點之一就是更迭速度快、消息轉瞬即逝,這也決定了廣播節目深度的局限性,節目內容必須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不能夠做得更有深度,那樣意味著花費更多的時間、金錢。要保證節目內容的時效性必須不斷追熱點新聞、及時更新內容。廣播文藝節目本身具有形象生動、有趣活潑的優點,如果再加之選題的時效性會使作品更受歡迎。選材的時效性主要體現在反映時代的發展變化、配合時事新聞熱點等方面,尤其是要選擇那些有社會意義的“活”事件,顯示事件的本質含義。
選材時效性要強要求新聞從業者對新聞足夠敏感,快速反應快速出擊,抓住最好的機會,不忽視每一個生活的小細節,吧身邊的新聞做大做好,讓受眾品嘗到具有時效性的廣播文藝作品。
內容的貼近性主要是指具有典型性、現實性、時效性這三大特征。廣播節目的內容不一定必須得追一個驚天動地的爆炸性消息,反而要把握好剛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有重大意義的、聽眾喜聞樂見的事件做足文章,探究新聞人物的特性和閃光點、探究事物的本質。選取身邊的人、身邊發生的事、百姓關心的焦點問題,挖掘平凡事物中的新聞價值。同時根據廣播文藝節目原本的內容選取符合氣氛、符合主題的新聞進行報道,對采集的素材分門別類,明確收聽節目的受眾的心理特點,根據這些挑選合適的內容作為選材的一部分。新聞人要首先融入生活,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充分了解生活的內涵,[1]這樣才能采寫出內容豐滿、貼近生活的優秀之作。[2]
廣播節目在新媒體平臺開發一條屬于自己的信息內容發布渠道也是提高廣播文藝節目時效性的好方法。在智能手機普及化的今天,幾乎可以說每個人每天都在接觸新媒體,尤其是自媒體行業,它的普及率和傳播影響率甚至比廣播節目還要高。雖然新媒體和廣播媒體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系,但是也可以相互合作、取長補短,為雙方謀求更長遠的發展道路。要實現二者之間的合作,廣播文藝節目得借用新媒體平臺的擴散速率和影響力為自己做廣告,提高節目在人民群眾中間的熟知程度。目前QQ、微信、微博是國內最火爆的新媒體平臺,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迅速地擴大節目的影響力。首先要擁有大量的粉絲用戶,借助這些新媒體平臺定時發布新聞消息,同時還可以與聽眾隨時互動,吸引更多粉絲。既提高了時效性,又增大了影響力,一舉兩得。另外建立一個專屬的廣播網站,它可以為聽眾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既可以觀看最具時效性的直播,還可以查找往期錯過的精彩節目,讓廣播節目稍縱即逝的缺點得以彌補。通過網站將現場拍攝的圖片、視頻和簡短的新聞信息發布出去,也可以提高節目內容的時效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當今社會的媒體行業中,機會與挑戰并存,如果不想被時代拋棄,就必須不斷創新,不斷改進自身,不斷想辦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媒體行業最為重要的一項原則就是內容的時效性,所以廣播文藝節目想要發展壯大,首先要提高其內容的時效性,適當添加一些新聞元素,與時俱進,在選材上多下功夫,挑選更加新穎、更貼近人們生活的題材,打造一個獨特的新媒體平臺,才不會落后、過時。
[1]張振華.新媒體的崛起與廣播的選擇[J].中國廣播,2007(1):5-7.
[2]于欽彥,張先,蔣倩.試論當代廣播文藝節目的創新發展[J].山東視聽,200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