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富強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對于大眾具有較大影響的,可以引起大眾關注的突發性和緊急性的事件,這些事件往往對公眾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要求電視新聞工作者可以及時并且真實的還原社會事件真相,正確的引導輿論,避免造成群眾恐慌。這樣的背景下需要電視記者及時的做出應急反應,第一時間向大眾播報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根據調查發現我國一些電視新聞記者雖然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捕捉基本信息,第一時間進行報道,但是在事件能力妥善處理和情感導向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為:
電視新聞記者在應對突發事件中,選用的手段存在問題,過度的曝光新聞事件對社會輿論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甚至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對弱勢群體造成非常大的打擊,造成事件的惡意擴大,這樣的事件經常性的發生,特別是在電視新聞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商業化的新聞報道越演越烈,使得電視新聞記者為了獲得發展機會不得不對新聞報道進行夸大,使得突發事件在輿論的導向下出現難以賠償,使得新聞事件的公正性受到嚴重的影響。
對電視新聞記者進行調查可以發現,許多記者的問責意識較差,這對于新時期電視新聞的發展是較為不利的,新時期電視新聞需要記者更加全面的素質,特別是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更加需要全面細致的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細致的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確保關注能夠接受到最新的新聞信息,在進行報道中更加詳細的了解新聞事件的發生原因、發生過程以及處理情況,公平的反映新聞事件。但是當前的電視新聞記者在實際報道中為了獲取收視率往往沒有全面的對新聞事件進行了解,責任追究意識較差,嚴重影響群眾的知情權,對于突發事件真實性造成影響。
對于電視新聞記者而言,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往往存在一定的壓力,為了競爭可以將自身的主觀意識加入到報道中,對于報道往往沒有進行實地調查,這樣的報道方式對于新聞的真實性造成嚴重的影響,使得突發性事件出現虛假報道,這種方式嚴重的缺乏社會責任感,在報道后經常出現因為真實性造成的畏懼心理,對電視記者的職業生涯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使得電視新聞記者在今后的報道中無法真實的面對新聞本身。
基于上述電視新聞記者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能力問題,在進行突發事件報道中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對自身職業素養進行完善,具體包括:
對于突發事件,往往是不可預料的,在事件發生之前記者沒有任何的準備,對于事件的發生不能進行任何調查,因此在突發事件出現之后記者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結合自身能力對新聞的發生進行直觀的判斷,可以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并準確衡量事件報道的價值,這樣才能在報道的質量上進行保證。
電視新聞記者在面對突發事件中需要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更加真實的反映事件發生過程,因此應該提升自身采編能力,對新聞事件進行更加精確的撰寫,首先在報道中需要確保事件當事人姓名、事件的真實性,保證報道事件的準確完整。其次需要關注輿論導向,在進行報道中盡量保持中立的態度,對突發事件進行真實的還原,避免個人臆想和道聽途說,并對自身的情感進行科學的處理,避免出現錯誤的輿論導向,科學理智的面對各類突發事件。最后,需要掌握對突發事件進行全局把握的能力,在報道的過程中可以結合事件的發生對報道重新進行調整,提升報道的廣度和深度,更加全面的對報道進行采編,不斷的提升新聞采編能力,科學的看待和處理突發事件,從而樹立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
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突發事件體現公正性,但是也需要彰顯人文關懷,畢竟突發事件破壞性較強,在發生時往往伴隨著嚴重的人身財產損失,因此在進行報道的過程中需要記者真實的趕赴現場進行報道,同時需要將人文關懷灌注到采訪中,將社會公眾對受害群體的關懷真實的進行表達,將社會主流的思想表達到報道中,為突發事件受害人帶來溫暖,體現新聞報道的人文情懷。同時,掌握突發事件報道的側重點,在報道中尊重生命,當挽救生命與報道相沖突時,記者需要具備社會責任感,應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組織生命搶救工作,對遇難群體進行慎重報道,關注遇難群體家屬的情感,提升自身職業素養,保證報道的真實準確。
突發事件在報道中往往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但是實際工作中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還存在一些不足,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缺乏公正和真實性,因此應該進一步完善自身素養,在事件發生時第一時間深入現場進行客觀、準確的采編和報道,從而樹立正確的深化輿論導向。作為一名合格的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擔負起社會媒體工作人員的責任。
[1]于海中.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科技傳播,2015,11:45-46.
[2]王俊.淺析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A].《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管理決策模式應用與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