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靜琳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時代已然到來,然而人們的日常生活得到極大豐富的同時,虛假新聞報道的問題卻日益嚴重。安徽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新聞午班車》節目在新聞制作過程中張冠李戴,稱“溫州女子醉駕被查,當眾脫褲與民警廝打”。被辟謠后,《新聞午班車》節目即發布道歉聲明。在新媒體時代快速發展的同時,為了追求速度和眼球而忽視新聞真實性,甚至蓄意捏造虛假新聞,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視聽,造成媒體公信力的下降。
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行業來看,主要原因是沒有完善的約束機制和完備的整頓措施,目前我們沒有一部具體的新聞法規約束新聞從業者,即使產生了虛假的新聞,也沒有相關部門追究責任,各大媒體也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最多只是受到道德的譴責,有些媒體會出來承認錯誤并道歉,但是很多媒體卻并不在意,依然報道著失實的新聞,因此虛假新聞屢禁不止。
從媒體從業者的原因來看,主要表現在新聞從業人員自身素養較低。網絡媒體的新聞發布在大多數人看來無非是進行內容的粘貼、復制,操作簡單便捷,并無太多技術含量。另外,許多網站的媒體從業人員并非專業的新聞記者,此前也未經受過任何新聞采編方面的專業培訓。當網絡上出現虛假新聞時,這些非專業的網絡新聞從業人員會為了搶占時效性而不加任何辨別、不經核實地盲目發稿或進行大量轉發,不斷弱化了自己新聞“把關人”的角色,使得虛假新聞橫行。
虛假新聞具有如此巨大的危害,治理虛假新聞應當得到全社會的重視,既然假新聞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治理時也要做到多管齊下,不能一蹴而就,必需系統綜合的治理。
1.新聞從業者要有較高的政治敏銳度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深入的學識黨的方針政策,堅持黨的路線;寫新聞時,要注意從大局著手,登高才能望遠,這就是所謂的一覽眾山小的道理,但與此同時,并不是要不顧小的方面,我們還要做到見微知著,細節決定成敗,努力的揭示事情的本質;作為新聞工作者,不僅僅是政府的耳目喉舌,更應該注意群眾性,實事求是的反映群眾的呼聲和要求。新聞的播出直接關乎社會的輿論,新聞的真實性問題同時是一項重要的政治問題,新聞工作者只有具備了較高的政治敏感性,并根據當今國家政治的走向決定新聞的發展方向,才能不犯原則性錯誤。
2.提高新聞制作的業務技能
新聞采訪工作的前提條件是獲得一定的信息線索,如果信息線索出現了錯誤,往往后續的采訪工作失去意義。記者獲得采訪線索的方式較為多樣,這就要求采訪人員要有細致的觀察力與準確的判斷力。如今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線索的獲得,如微博,微信,論壇,貼吧等。但網絡化的信息常常存在著一定的虛假性,這就要求電視新聞從業者要有一雙去偽存真的慧眼,將線索新聞進行充分挖掘與篩選,并通過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深入的探討,保證新聞線索的真實性。
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不能僅僅通過采訪者的角度考慮,更應該完善后續的記錄和編輯制度,電視新聞內的編輯是一項藝術性的工作,需要將采訪過程中獲得的所有新聞線索和素材進行整體編輯,但是當前有些新聞編輯單位為了抓人眼球,往往無端擴大采訪的內容,對其中的信息捕風捉影,最終造成虛假的新聞,因此,必須保證編輯流程的完善和編輯工作的真實性,編輯技能主要有修改采訪人員的文字稿,撰寫新聞的標題,描述畫面與進行后期的評論,其中新聞的標題是新聞的靈魂,需要抓人眼球,但是不可過于偏離事實主體,不可隨意杜撰內容,總之,必須抓好新聞的整理與編輯工作,對前期的采訪內容進行全面的校對,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網絡化的時代,微博,微信等公共平臺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人們對于新聞的評論也更加透明化,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建立新聞公示平臺,對于一些重要的新聞或不確定真實性的新聞,可以進行非正式的公布,人們可以在網上暢所欲言,在充分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進行正式的發表與播出.但是需要注意,無論正式與非正式的信息,都必須有準確的把握,不可吸引輿論,隨意炒作。通過監督體制的建立,保證新聞信息的公正性,維護社會的和諧。
對于參與以及制造假新聞的人或者組織監管不及時,懲罰力度小,是虛假新聞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所以需要不斷的完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對于假新聞的治理,不僅依靠法律,還需要新聞消費者和全社會的參與。
我們必須對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新聞特點進行充分的把握,新聞采訪者需要正確的把握采訪技能,使采訪順應健康的社會價值觀走向。同時電視新聞的后期編輯工作必須細致,與采訪工作較好的結合在一起,通過社會公共監督體制的建立和相應法律法規的完善,切實保證新聞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1]張澍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對電視新聞的真實性進行“把關”[J].新媒體研究,2016,2(10):158-159.
[2]李雪冰.淺析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的真實性[J].新聞傳播,2015(1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