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清正
在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三網的相互滲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為全世界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下,傳統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的融合已成為業界關注的重要發展形式。經過近幾年的成熟,各種發展模式如內容整合,網電互動等也都日漸成熟,本文將對新的發展模式進行探究選擇與拓展。
傳統電視指的是只能顯示終端,而無法連接網絡,沒有獨立的操作系統的電視,在科技先進的今天,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傳統電視幾乎無用武之地,傳統電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實現自身的發展,并且在互聯網時代取得一定的發展空間,傳統電視媒體技術必須向新媒體技術轉行。
視聽新媒體是指在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三網融合的背景下,以互聯網寬帶技術、數字制作傳輸技術和無線通訊技術為基礎從傳統電視媒體派生而來的以視聽為基礎的新媒體技術。從視聽新媒體本質上說,視聽新媒體不僅體現了當今網絡發展的趨勢,而且巧妙的解決了傳統電視廣告大眾以及人才造成的三重市場分流問題,通俗而言,就是廣告問題。
目前,傳統電視的地位岌岌可危,傳統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成為電視發展的新途徑,二者的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注定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從二者發展的方法來看,主要是傳統電視媒體單方面的融合視聽新媒體,向開發視聽新業務,培育視聽新媒體產業靠攏。雖然這種方法實現了傳統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的結合,充分吸收了新媒體的特點,但卻無法忽略兩者的技術差異以及內容差異而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此外,這種發展方式單就傳統電視來說是超前發展的,很難做到操控自如,這都無疑為傳統電視的發展埋下了隱患。一般來說,兩種事物的融合發展是一個漫長探索的過程,兩者融合發展必然是系統、全面的轉型。真正的成功是實現兩者的共贏與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二者共同探尋一條新的發展模式。
新媒體發展途徑還是離不開互聯網,作為新時代的發展產物,新媒體最為重要的一個特點便是網絡化,與傳統的電視媒體相比較,新媒體不必依靠固定的傳統電視接受信息,這極大的打破了這種局限性——僅僅依靠新型的電子產品便可以接受最新的信息,主要依靠電腦、手機這種小型且功能較強大的產品,隨著時代科技的急速發展,科技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也在不斷的加快,那么隨之而來的新型科技電子產品也將會愈加的靈巧多變并且強大話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速度。
新媒體在傳統化的電視媒體上引起的沖擊不可謂不大,這不僅僅存在于觀眾的視覺感受,對于媒體工作人員同樣如此。以新聞為例,傳統媒體進行新聞播報最初的流程較為繁瑣,首先需要記者深入的了解新聞事件采取素材,進而將素材統一整合撰寫新聞稿,傳達到電視媒體工作后臺,而后臺的工作又分為幾大程序,包括將新聞稿轉換成為電視語言,播報員的播報等等,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新聞講究一個時效性,所謂時效性,便是對于新聞發生之后,在確保了新聞的真實性之后,以最短的時間將新聞播報給普通大眾、面向社會。
而在新媒體時代這一點便可以得到極大地保障,借助互聯網這一個龐大的載體,新聞工作人員不再僅僅局限在紙質撰寫,在通過媒體一些新型的手段——直播、視頻、圖片等將其最大化整理,完全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將新聞傳遞到相關人員,而新媒體時代的后臺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也并非如此繁瑣,通過互聯網學習一些相關的新媒體運營手段便可以將素材整合發布,這對于新聞時效性的把握效果可想而知。
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不是傳統電視媒體引發,而是由于普通大眾的能力擴大而引起的全社會范圍內的轉折,互聯網的急速發展,手機電腦的智能化發展,導致了全民皆是網絡工作者,由QQ空間、微信朋友圈發布一些信息到個人注冊新媒體賬號平臺成為一個新型的個人新媒體人員,更有甚者組建專門的團隊從事這一方面,這自然不會影響到傳統電視媒體的地位,但是全社會范圍之內的“全民媒體”,自然就會對于傳統電視媒體形成一種強大的沖擊,最為明顯的便是在快捷方面,新媒體人員千千萬萬,對于全社會都有一個全方位的掌控,那么傳統電視媒體主要是依靠過硬的技術手段以及專業的人才知識,當這種權威在全民的話信息泛濫之中,就顯得極為的渺小,甚至稍有不足,在內容上不跟隨時代的發展而一成不變的話,極有可能被淘汰,這一點是互聯網發展的不可避免遺留下的問題,傳統電視媒體若想繼續在互聯網時代保持著權威地位,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但并不是跟隨著時代發展而完全舍棄之前的能力,恰恰相反的是,傳統電視媒體不僅僅要在保持著以往的優勢,還要在這種優勢之中進行優化選取,在符合互聯網發展趨勢之中的點抓取出來強化,并且按照互聯網發展要求進行一個改造與融合,而目前來看,傳統電視媒體最應當抓住的點便是新媒體,培養相應的技術人員以及對于新媒體發展的趨勢進行專業性的研究便十分的重要。
只有在新媒體之中將傳統電視媒體的優勢極大地挖掘出來,并且投入市場之后能夠引發人們的要求滿足,才能夠為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灌入新鮮的鮮血以及空前的活力與發展空間。
傳統電視產業鏈是以電視節目為核心,電視機只是一個傳播節目內容的載體或窗口。而視聽新媒體是以數據庫為核心,因此,傳統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結合時要做到產業鏈核心從載體到數據庫的轉型。拓展內涵與外延。此外,傳播平臺也要從單一的電視機平臺轉為多信息終端的接受。此外,傳統電視的一大特點是電視節目是免費的,效益主要來自節目帶來收視率的二次售賣,這種利益是很微薄的,因此,傳統電視要與視聽新媒體結合,將信息直接作為一次交易的商品。
單就目前發展情況而言,傳統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融合發展模式離不開完整網絡化產業鏈的構建,因此,要想實現二者融合后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打造一條完整的網絡化電視產業鏈結構。具體的方法可參照以下幾點。一是生產平臺的網絡化,傳統電視的生產平臺模式是固定化的,雖然與視聽新媒體結合后,生產平臺實現了向數字化的過渡,但也僅僅是局限在電視節目的接受與播出層面,核心的組織機構管理仍是傳統的行政化,要想實現生產平臺的網絡化,就要做到所有方面的數據化、網絡化。二是生產方式的定制化。傳統電視的生產方式基本上是一個版本無數拷貝,一個節目可以在各個頻道上進行播出,這種簡單的生產方式是適合面向大眾市場,但卻無法有好的利益。視聽新媒體卻吸收了網絡化生產目標式的精細化、個體化及分眾化的生產方式。因此,傳統電視也應向這方面靠攏。
傳統電視媒體與視聽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促進并加快了新的電視產業體制產生,這種新的體制不僅促進了電視產業的發展,而且還能促進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有益于構建完整的產業鏈結構,創造更加有利的經濟價值,但是傳統電視產業存在的如市場主客體混亂,盈利模式單一甚至缺乏競爭動力等缺點依舊限制著新的電視產業體質的優化,完善網絡化電視產業體制創新離不開以下要素。一是經營體制的創新。即電視產業要將產業格局變為網絡化和數字化,同時探究新的市場運行模式和產業經營模式。二是制播體制的創新。制播體制是電視產業運行的核心,傳統的電視是制播一體化,即內容的采集,制作,以及播出都由電視臺一手操作,視聽新媒體要求專業化,規模化,即各部分都應有專門的部門去執行,這樣有利于傳統電視視聽新媒體結合后電視產業管理價值更具市場化,管理結構更傾向于現代產業體制。
傳統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融合發展符合市場規律,為了實現其更好的發展,我們應不斷改善其融合方式,使其發展能夠做到可持續。
[1]李永華.傳統電視與視聽新傳媒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J].西部廣播電視,2016(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