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慧麗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新聞工作領域既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了更大的挑戰。傳統的紙質媒體逐漸向新媒體轉變,對于新聞編輯而言,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技術水平,還要轉變傳統的編輯觀念,能夠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完成新聞編輯工作,進行轉型,提供更加準確、真實的新聞信息,為新聞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傳統的新聞傳播形式都是以報紙、廣播以及電視來進行傳播,在新媒體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形式呈多樣化,即微博、微信、計算機網絡等都能夠看到每日新聞的更新狀態[1]。傳統的新聞編輯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怎樣讓一個新聞內容更完整、美觀地出現在廣大人民的視野中,只是關注新聞本身的狀態,但是,新媒體大數據時代,通過各種新媒體平臺,人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每一天新聞的評論以及在網絡中的轉載量,換句話說,廣大的受眾群對一天新聞的評價行為,就是新媒體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重點統計對象,這也是出現轉型的根本因素之一。
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類信息數據的大量涌現,新聞傳播形式的多樣性,行為數據的出現都成為大數據時代的主要內容之一。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的企業,都以“大數據”為基礎,開展相應的工作任務。很多的設計網絡平臺、各類新聞信息的轉發量、評論以及互動情況等各類信息數據可以更快地被捕捉,而這正是傳統媒體所不能夠實現的目標。
在新媒體大數據時代下,新聞編輯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行為”數據上,即,一則新聞經過如何加工處理才能提高其轉載量、評論和互動量,才能具有更強大的影響力[2]。就傳統的新聞編輯而言,一個好標題,不僅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還是一個新聞編輯能力的體現,而站在新媒體大數據時代的角度來看,好標題固然重要,但是,能夠引起廣大讀者注意力從而產生共鳴的有各種因素,即“興趣共鳴”、“態度共鳴”等,而這些共鳴的出現,正是行為數據不斷擴大的關鍵,同時也成為編輯轉型的重要影響因素。
新聞編輯必須具備的最根本的能力是,能夠捕捉新聞熱點,并能夠通過一系列的處理工作,提高新聞的影響力,而這都受到技術因素的影響。從傳統編輯工作的角度來看,是否突出新聞熱點,文字編寫是否工整等都是一個新聞編輯技術能力的體現。但是,在新媒體大數據時代下,各種新技術以及信息的傳播,新聞編輯的技術不僅僅體現在上述幾方面,而重點表現為,怎樣能夠運用一些關鍵詞,吸引讀者眼球,能夠及時地被網絡編輯運用,同時能夠被廣大的讀者轉載或者評論等。
目前,編輯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對新聞稿件的選擇以及編稿部分。從內容來看,所選的新聞稿件是否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熱點是否突出等,從形式來看,新聞版面結構是否合理、修飾的運用等。但是,新媒體大數據時代的出現,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關注的重點表現在選擇、編輯出的新聞網絡轉載量,是否具有較高的影響力等。總體來說,以往反映新聞稿件的價值標準都是“以質論價”,在未來,或許會變成“以質”和“以量”定價相結合。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變化突出表現為,可以更加快速、準確地提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聞數據信息。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在未來,新聞的呈現方式將更具多樣化,編輯環境更為廣闊。對于新聞編輯來說,重點考慮的問題將從新聞版面升華到新聞頁面,新聞效果評價標準會具有越來越多的新元素[3]。
在新媒體大數據時代下,廣大讀者對新聞稿件的反饋情況會成為評價結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未來,新聞評價或許會廣泛地采納專家或者廣大讀者的更多意見,讀者的意見和看法會成為衡量新聞稿件質量的重要內容。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更新速度非常快,社會各階層也對新聞日趨重視,作為新聞傳播的主導新聞編輯來說,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轉變自身觀念,將新聞媒體的作用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1]金春平.自媒體時代微博新聞編輯模式分析—基于新聞生產市場學視角[J].編輯之友,2015(1):64-67.
[2]杜曉蕾.論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與轉型[J].新聞傳播,2015(20):84-85.
[3]蔣國梁.新聞信息管理者:社會化媒體時代記者編輯角色轉型[J].新聞實踐,2016(1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