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瑤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基于網絡的新媒體出現,而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實時性等特點也被新媒體所具備,新媒體時代下,極大的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及速度。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所引發的改變使傳統媒體新聞報道受到一定的影響,記者必須要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及獨特性,發現更多的新聞線索,豐富新聞報道內容,提升新聞傳播價值及傳播效果,促進傳統媒體新聞報道長久的發展。
記者在報道新聞事實時,選擇具體新聞事實的重要依據即為新聞價值,而且大眾媒介也根據新聞價值開展新聞把關。傳統環境中,對事實本身性質與特點的認知為判斷價值的標準,通常,事實比較重要或比較有趣時,才具有新聞價值,可成為新聞,事實過于普通或屬于常態現象時,并不具備新聞價值。不過,在新媒體時代中,很大一部分事實首先在網絡中傳播,此種變化使媒介從業人員也改變了判斷新聞價值的標準,將網民關注度加入其中。網民關注度成為新聞價值判斷依據后,意味著提高了一般公眾在設置議程中的影響力,站在監視社會、賦予地位的角度上來看,網民關注使傳統媒介把關被打破,社會關注焦點中出現了看似尋常、不存在新聞價值的事實,總體上來看,提高了社會的透明度。不過,當新聞焦點聚集于日常事件上時,要特別注意傳統媒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作用。
新聞研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即為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的關系。實際上,在發生的事實中,記者能夠親眼目睹的只有少數,大多數無法看見其發生過程,而為保證報道的客觀性,記者的看法與評價不允許出現在報道內容中,因此,報道內容會受到消息來源的嚴重影響。進入新媒體時代后,網絡也成為消息的傳播渠道之一,此種情況下,必然會導致傳統新聞報道來源做出相應的改變。由近年來新聞報道情況來看,網絡內容逐漸的成為其重要來源之一,而記者越來越倚重網絡消息來源的變化,也反映出傳統媒體重視網民意見程度的提升,普通公眾可更有力的表達自己的意見[1]。不過,因網絡消息數量眾多,且質量良莠不齊,人們對其消息可信度一直存在質疑,此問題也成為記者在報道新聞事實時需要甄別的,避免報道虛假新聞消息。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必須要具備在網絡中發現新聞的能力。網絡中的信息資源十分繁雜,人們瀏覽時通常會感到無所適從,而記者作為一名專業人員,應以高度的職業敏感性挖掘、跟蹤其中的新聞信息,豐富新聞信息來源,提高新聞價值,使報道出來的新聞內容滿足人們的需求。具體說來,記者可通過以下幾種網絡渠道對新聞信息來源做出豐富。
第一,政府網站。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積極的開展信息公開工作,強化輿論監督,而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即為政府信息化建設。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基本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相關的信息均會發布在網站中,如招商引資信息、大型商貿活動信息等,記者應經常瀏覽新聞網站,從新聞價值角度出發,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網站內的信息資源,使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被挖掘出來,開展原創性新聞報道[2]。例如:佛山市政府網,在網站首頁設有“今日要聞”、“政聲傳遞”、“通知公告”、“政策解讀”、“網絡發言人”等板塊,通過相應的板塊,可瀏覽到眾多的文件、信息等,記者應充分研讀這些信息,挖掘出其中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及時的報道出去,提升新聞報道的及時性、實用性等。
第二,各類專業網站。網絡信息時代中對效率十分注重,由此也先后出現了各領域的專業網站,如經濟網站、法制網站、娛樂網站等,極大的便利了人們信息資料查詢工作。記者在尋找新聞信息來源時,也可瀏覽各類專業網站中的信息,以網站新動態為依據,對各類信息資源做出進一步的分析與挖掘,找出含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整合之后,形成新聞報道。中國法律網屬于法制領域中的專業網站之一,該網站在我國大多數城市中設有分站,各地記者可通過瀏覽本地分站中的相關信息,找出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如中國法律網長春分站,該網站首頁設有法律新聞、法律貼吧等模塊,在法制新聞板塊中,記者可通過瀏覽相應的信息,分析出其中含有新聞價值的信息,經整合之后,完成新聞報道。
第三,網絡論壇。網絡媒體發展及應用過程中,信息雙向互動交流與傳播為其突出特點。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普及程度的提高,參與民意傳達、社會熱點討論的公眾數量越來越多,而且大量網民非常喜歡此類網絡互動平臺,具有代表性的即為BBS網絡論壇。當社會中某熱點現象發生時,很大一部分網民對其形成的看法或言論會及時的發表的網絡論壇中,記者可充分可利用網絡論壇的這一特點,通過瀏覽論壇中的帖子,找出可將民意與民情反映出來的消息內容,經篩選、整合之后形成新聞內容。
第四,微博。新媒體時代中,人們主要采取的傳播信息的方式之一即為微博。微博是一種分享實時信息的社交網絡平臺,具有極快的傳播速度,且覆蓋面廣、個性化強,深受廣大網民的喜好。微博中同樣蘊含大量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記者應充分利用微博,獲取更多的新聞線索。記者利用微博拓展新聞內容時,要對五類微博格外關注,分別為政府官博、社會精英及名人專家、不同行業工作者、新聞工作者、草根平民,原因是這五類微博所傳播的內容中不僅包含有新聞價值的線索信息,而且部分新聞信息是最新的[3]。精英名人微博中,粉絲關注量非常大,其具備的影響力也比較高,如姚晨是影響力較大的名人之一,她在微博中曾多次轉發關于抗議拆遷的內容,引起社會及輿論非常大的關注,記者通過關注這些精英名人的微博,可及時的獲得相關的新聞事實信息,使新聞內容更為豐富。
傳統媒體時代,記者可利用的采訪手段無外乎兩種,一種為親臨現場面對面采訪,一種為電話采訪,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無論事件發生的時間與地點,記者必須要以最快速度趕往現場,進行新聞報道及后續報道。但在新媒體時代中,除了傳統的采訪手段,記者還可利用網絡進行采訪,如電子郵件、QQ、微信等,提升采訪的及時性,而且網絡采訪也可補充采訪傳統采訪方式中未來得及采訪的內容,保證新聞內容的全面性、準確性。
新媒體時代下,記者必須要具備“海納百川”的意識,對網絡資源的優勢充分利用,促使新聞內涵與外延得到拓展,提升新聞價值。互聯網中,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再加上開放性、共享性及兼容性特征的存在,有助于真正的、大幅度的提升新聞價值[4]。現階段,傳統媒體上網已經成為其發展中的必然趨勢,新聞事實相同情況下,記者只有選擇更為全面的切入點時,才能將新聞事實的全貌展現出來,從而吸引更多受眾的眼球,擴大新聞報道的傳播范圍。另外,在互聯網基礎上,記者可對“另類”本地化新聞做出挖掘,某一新聞事件發生后,記者通過瀏覽各個網站中的報道方式,對新聞事件做出快速的了解,并以其中一條線索為切入點,本地化處理外地新聞,促進新聞價值的升高。
新媒體時代中,網絡媒體極大的沖擊了傳統媒體記者的新聞報道工作,記者應充分利用網絡中海量的信息資源,以其專業的新聞人素養深入的分析、挖掘信息資源,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提升新聞報道的全面性,并提高新聞價值,促進自身及傳統媒體的良好發展。
[1]武龐.“全民記者”時代職業記者如何確立主陣地[J].新聞研究導刊,2017,8 (01):222.
[2]王巧然.全媒體時代行業記者的生存與轉身[J].青年記者,2015(02):30-31.
[3]彭虎.互聯網時代記者如何做好新聞外延[J].新聞傳播,2014(04):131.
[4]葉萍.記者借助互聯網拓展新聞空間的方式[J].視聽縱橫,2015(0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