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春瑜
任何城市設施都是為百姓而建,為百姓而著想,城市建設在規劃前,就應經過多次反復考慮,而不應先做而后考慮,這就是需要建設者斟酌再三。
數年前,南昌有關部門為阻擋機動車闖入非機動車道,該部門在陽明路非機動車道上一定間距設置了“鐵柱欄桿”,本來是為了行人安全而設置的,結果成了行人非機動車路上的絆腳石,騎車人有時因為前面的路人擋住了視線,有時因為下雨天雨衣掛到了路邊的鐵柱,使得路人在這摔跤,曾有一位30多歲的人在經過時由于騎的速度太快,可能開始被前面騎行的人擋住了視線,待自己看見時都來不及避讓結果摔倒把牙都磕松了,嘴里流了不少血,本是想給市民帶來安全的想法,這樣結果反而給非機動車道上的行人帶來不安全因素,當時媒體給予了報道,呼吁市政設施的完善性。使用不久,大約半年之后陽明路上的“鐵柱欄桿”又被拆除。因此,任何規劃都不要等出現了問題再來考慮,事先要就要考慮精細,像“鐵柱欄桿”之舉,不要等到出現問題后才認定設置不科學而進行拆除。
城市交通標識非常重要,如設置不科學,都會給行人造成不便,如交通燈設置、或地上交通劃線,都與百姓出行息息相關。
八一大橋是南昌1936年建成的較早的一座跨江橋梁,一直是城市連接一江兩岸重要橋梁,前幾年八一大橋上沒有設置非機動車道,這里以前一直是只設置有機動車道與行人道,而非機動車就是行走在機動車道上,經常有機動車與非機車搶道,從身邊呼嘯而過,還有的人穿雨衣時被車掛著摔倒,曾發生過不少交通事故糾紛。這其中也引起了媒體多次負面報道,有人建議能否設非機動車專用道。到了2016年時筆者看到,雙向六車道改成了雙向四車道,將旁邊兩個機動車道改成了非機動車道,并在地面上打上了“非機動車道”幾個大字,此后讓騎車者安全多了,交通糾紛也少了。
紅綠燈設置中在城市各不相同,一些城市行人過馬路時只要不到半分鐘;還有的路口紅燈過后立即轉換成綠燈,就會出現一些開車人遇綠燈加速沖綠燈的現象,而北京大城市紅綠燈指示燈交替中間黃燈會停數十秒這樣安全多了。經過人們的反映與媒體的報道后,以及交通部門的現場觀察與實踐,有數個路口的交通指示燈得到了改善與調整。
公園里的設施也屬市政設施的,飛機、過山車、劃船、旋轉椅等是提供給游人游玩的項目,都是公眾項目,這些設備必須定期定時進行檢修。否則出了問題公園管理人員難脫干系,因此必須嚴格管理制度。
曾幾何時,南昌一個公園空中游玩項目很久沒有檢修還在經營以致引發事故,這不僅害了別人的家庭,而且公園管理人員也受到法律制裁。
還有公園里的危險地方要給予提示,動物旁、河旁、劃船水中都要有嚴密的安全配套措施。就像每年有不少人不小心落水,這些不僅僅要給予提示,還要有更多的防范措施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
城市公交車承載著人們上下學的重要功能,每天乘坐的人達到10多萬,也是城市中一個要重點提及安全的地方。因此公交車上的配套措施必須考慮精細化。
前幾年,一輛公交車因有人故意在車上倒了汽油而引起著火,造成車上乘客人員傷亡,導致人們一時談“坐車”恐慌。多家媒體給予了報道,但在報道的過程中了解到,公交車一旦出事后,車門打不開,也是造成事情出現更加嚴重的后果的原因之一,觸目驚心的畫面讓人反思。隨后,為了應對突發事件,保障車上乘客的生命安全,2014年基本在公交車上全部掛上了小鐵錘,以防車門打不開時逃生用,為了教會人們使用,公交公司工作人員向市民開展了多次遇有緊急情況下使用小鐵錘在車上敲打玻璃逃生。
城市公共廁所的建設是事關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件大事,它的規劃、布局、建設、日常管理與維護直接影響城市形象和功能的發揮。
數年前,在政協南昌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政協委員萬家平《關于加大紅谷灘新區公廁建設力度的建議》的提案引起大家的強烈關注。
紅谷灘新區是南昌市委、市政府為拓展城市規模,構建“一江兩岸”城市發展格局而設立的城市新區,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南昌市新的行政、文化、商務和生活中心,極大提升了南昌的城市文明品味。但萬家平認為,與其蒸蒸日上的經濟水平不相匹配的是,紅谷灘新區,特別是中心區的公廁建設嚴重滯后,繁華街道上的行人、晨練市民、入城務工人員如廁難已是普遍現象。公廁雖小,事關重大,公廁問題已經成為城市發展亟待改進的重要領域。
其實,在5年前,八一大道十里長街廁所難覓的現象也經多次報道,隨后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南昌這幾年已經在老城區建設了幾十座公廁,其目的就是方便更多的外地人及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