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冬冬(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太原030006)
產權市場助推公共資源優化配置
◎ 秦冬冬(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太原030006)
201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16〕75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以解決當前公共資源中存在的市場價格扭曲、配置效率較低、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突出問題為導向,以大幅度減少政府對公共資源的直接配置,創新配置方式,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以及公平性為主要路徑,提出了創新資源配置方式的具體措施,厘清了政府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關系,是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頂層設計文件。創新公共資源配置方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宏觀經濟戰略從政府進行資源配置這條線上的微觀落實推進。
《指導意見》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出臺后,再一次明確將產權市場與證券市場并列作為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的平臺和通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產權市場地位的肯定及其資本市場屬性的再次確認。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指導意見》對產權市場賦予了更多使命,為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6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年2月28日,他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再次強調,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有效進展。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17年政府工作總體部署,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通過簡政減稅、放寬準入、鼓勵創新,持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更好適應和引導需求。
由此可見,《指導意見》是緊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要求的,創新公共資源配置方式就是要優化配置公共資源的路徑與效果,更好地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原則和改革目的實現的重要考量。
《指導意見》提出“經濟資源方面(主要指金融類和非金融類經營性國有資產)要突出國有資本的內在要求,明確委托代理關系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國有資本形態轉換機制”、“建立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支持企業依法合規通過證券交易、產權交易等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國有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用于國家長遠戰略、宏觀調控以及保障基本民生的需要,更好服務于國家發展目標。”這些政策指引充分說明黨和國家對產權市場多年來在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有序進退和優化配置,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效益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和功能是肯定的,反映出國家層面對產權市場作為經營性國有資產交易平臺的認同,同時也是對產權市場一直以來服務國資國企改革工作的認可。
產權行業獨具中國特色,是在三十年經濟改革浪潮中與國企改革相伴而生又不斷發展完善的,其制度設計的初衷是通過“公開”與“競爭”,利用市場手段實施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造,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促進資源流動和優化配置,還為了正確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和政府的調控作用,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對國有企業改革的過度干預,以尋求國企改革逐步市場化的發展思路。
《指導意見》中提到的“創新配置方式,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都與產權市場的目標和宗旨不謀而合。因此,產權行業應當認清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大形勢,珍惜黨和國家賦予的新的使命和任務,進一步提質增效,完善功能,成為實現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的陽光平臺。
3.1 以信息化建設為依托,打造規范運作市場平臺
“打鐵還須自身硬”,打造規范高效運作的產權市場是適應供給側結構改革、實現各類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在互聯網時代,發展離不開信息化建設,產權市場的“長尾屬性”借助信息化更能如魚得水。因此,必須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四統一”和“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電子化”的相關要求,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建設云系統平臺,對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現交易全流程公開透明和信息共享。同時,進一步完善各類制度規范,加強人才儲備和人員培訓,做好風險防控,實現規范運作。
3.2 服務國資國企是根本,做好做優主業是關鍵
產權市場必須嚴格按照2016年6月24日出臺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令第 32 號)的要求,認清自身在國資國企改革中的功能定位,切實為國有企業產權轉讓、增資擴股和資產轉讓服務到位。可以說,作為國企資產轉讓專業服務機構,產權市場責無旁貸地要做好這些主業。
當前,新一輪的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正在持續推進,產權市場應當緊緊圍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優化配置和國有資本的有序流轉,專注主業、精耕細作,俯身躬行、苦練內功,深入挖掘、發現價值,充分發揮基礎性資本市場作用,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
3.3 加強創新意識,促進各類公共資源進場交易
經過二十多年的穩步發展,產權市場已經擁有了規范的運作體系、先進的信息系統、專業的人員,相較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其他板塊,在引入市場化機制方面,不論是操作上還是監管上都獨具優勢。今后,在做好現有經營性國有資產業務的基礎上,產權市場應該加強服務創新意識,從推進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產管理、公共產品采購進場上下功夫,推動政府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實現資源配置過程公開、公平、公正、透明,促進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益和效率雙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