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德偉(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濟南250101)
山東:發揮產權市場平臺功能推動“僵尸企業”市場化出清
◎ 孔德偉(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濟南250101)
2017年是去產能的攻堅之年。2月28日,國家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指出,深入推進去產能,要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要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要求上來,堅定不移處置“僵尸企業”。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尸企業”。可見,加快處置“僵尸企業”是黨中央一項重大戰略決定。山東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結合山東省的實際情況,以智慧、勇氣、責任和擔當抓好貫徹落實。
今年伊始,中心在官網開辟了“山東省省屬企業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專欄”,對山東能源集團、魯信集團下屬25戶“僵尸企業”進行集中處置。
山東省國有“僵尸企業”大都集中在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資產處置難度大,缺乏有效的處置途徑,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僵尸企業”大多處于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的狀態,個別企業甚至停產停業多年,資產價值低,難以找到愿意接手的受讓方;二是部分“僵尸企業”因經營困難,長期拖欠職工工資、醫療和社保費用,資產處置的收益不足以支付職工安置費用,導致職工利益無法保障;三是“僵尸企業”往往存在有大量股東和金融機構借款無力償還的情況,國有債權流失風險較大。
“僵尸企業”的市場化出清,既是對產權市場價值發現功能的巨大考驗,也是對產權市場服務能力的集中檢驗。事實上,“資產價值低、企業負債重、職工安置難”幾乎是我國“僵尸企業”的普遍特征,也是“僵尸企業”處置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作為山東省公共資源處置的市場化平臺,中心充分發揮平臺功能,以促進國資保值增值和保障職工權益為使命,多措并舉推動“僵尸企業”市場化出清工作。
中心省屬國資處置中心主動上門服務,相繼到山東能源集團、山東黃金集團、濟鋼集團等二十余戶企業調研“僵尸企業”處置情況和有關需求,為山東能源肥礦集團破產重組提供審計、評估機構選聘等定制服務。在保證國資處置程序依法合規的前提下,為企業大大簡化了掛牌材料及交易手續。
中心早在兩年前便出臺規定,國有企業通過中心掛牌轉讓“僵尸企業”資產,減免全部交易費用。另外,中心通過星級評定、利益引導等市場化激勵手段,促進投資咨詢公司、拍賣招標機構、律師事務所等各類會員單位積極參與“僵尸企業”資產處置工作,既不額外增加成本,又能提升處置效率。
“發現價格、發現投資者”是產權市場的重要功能之一。深入挖掘“僵尸企業”的潛在價值,利用產權市場強大的平臺網絡進行集中宣傳推介,廣泛尋找投資者,是中心處置“僵尸企業”資產的常見動作。2016年5月17日,山東黃金集團下屬“僵尸企業”——金創黃金(上海)有限公司100%國有產權項目在中心掛牌處置時,中心敏銳地發現該公司擁有的上海黃金交易所綜合類會員資格,是一種市場轉讓極其少見的稀缺資源。通過中心全覆蓋式的信息推送,廣泛宣傳,一時間該項目成為市場主體關注的熱點,各路資本紛至沓來,最終該項目溢價1826萬元順利成交。
對于產生多家意向受讓方的競價項目,中心合理設計競價方案,充分考慮報價、職工安置和國有債權收回等因素,遴選綜合條件最優的受讓方。去年,中心成功交易的凱遠集團公司等八家企業國有產權項目中,這八家多為資不抵債企業,職工人數眾多,職工權益保護和職工穩定是棘手問題。中心從職工利益出發,妥善解決職工安置費用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打消職工疑慮。最終,征集到的八家意向受讓方經過近百輪的競價,使掛牌價僅20萬元的國有產權以5050萬元成交,實現溢價5030萬元。
自去年以來,中心成功處置了凱遠集團、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總公司、華魯集團下屬的山東魯抗菏澤舍里樂公司、山東重工集團下屬的陜汽烏海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等僵尸企業十五戶,總計資產評估值-6.70億元,成交額2.25億元,并同步收回國有債權9300萬元。通過產權轉讓、增資擴股、破產重組等多種方式,中心為凱遠集團、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總公司的“僵尸企業”引入民營資本,同步完成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助力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僵尸企業”危害很大,蠶食著我國經濟,既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又嚴重阻礙了社會效率的提高。出清“僵尸企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產業轉型的需要,是深入推進去產能的需要,也是社會創新進步的必然。因此,政府要消除“有形之手”對僵尸企業的干擾,充分發揮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依托產權市場處置,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法則對“僵尸企業”進行優勝劣汰,產權市場要按照分類分級、循序漸進的方式,制定好交易制度和細則,項目方案、配套措施,營造順暢有效“治僵”的山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