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強
在新時期下,社會群眾的民主意識逐漸提高,在觀看民生新聞的同時,其更加想要參與到新聞當中,因此傳統的新聞播報形式和新聞評論形式已經很難吸引當前廣大受眾群體的注意力。為此,創新民生新聞評論的方式與內容,準確為廣大受眾群體傳遞正確的信息內容與價值觀也成為民生新聞評論的關鍵所在。基于此,本文將針對民生新聞評論的策略技巧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基于民眾的民生新聞評論,簡單來說就是以廣大社會民眾為評論主體,立足于其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思想態度價值觀,對民生新聞展開相關評論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尤其是在當前全媒體時代下,網民可以通過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隨時上傳新聞內容并采用評論、點贊、轉發等方式發表自己的態度,在關注新聞事件本身的同時也可以與其他網民之間形成高效互動與交流[1]。
基于主播的民生新聞評論則是由新聞節目主持人對某一民生新聞事件給出自己的相關見解與評論,這也是當前民生新聞評論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主持人作為連接民生新聞節目和廣大受眾群體的橋梁與紐帶,其在一邊播報民生新聞一邊進行點評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幫助受眾者深入新聞事件背后了解真正的新聞價值,并有效提升新聞節目的可看性和親民性。
基于記者的民生新聞評論是目前民生新聞評論當中相對比較專業一種評論形式,記者通過根據其搜集整理的相關新聞內容,在經過相關采編之后為人們提供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和新聞作品。此外,其通過利用自己的專業化角度,在深入挖掘新聞核心價值的基礎之上,使得受眾者不僅可以準確獲得相關新聞信息內容,同時還可以對其進行深入思考。
民生新聞評論一方面可以幫助廣大受眾群體從更多的角度進行切入,進而全方位地了解新聞內容,獲得全面完整的新聞信息,另一方面在評論的過程中可以對新聞輿論、社會輿論進行正確把握和引導。鑒于民生新聞評論自身的重要性,在新媒體時代下開展民生新聞評論時,需要通過積極整合各類媒介資源,不斷豐富新聞評論形式,在拉近觀眾和民生新聞之間距離的同時,使其可以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增強廣大觀眾的觀看體驗。譬如說在中央臺的《朝聞天下》節目當中,增設了一個主持人讀報的環節,在這一環節當中主持人通過利用類似電子白板的多媒體設備,在將新聞內容展示在觀眾面前的同時可以對其中的重點內容、關鍵詞匯進行勾畫;與此同時,主持人采用和觀眾直接面對面談話的形式在一邊播報新聞的同時一邊給出相關的評論,而在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下,觀眾通過用手機掃描屏幕中的二維碼,進入其公眾賬號當中,還可以隨時上傳自己對新聞事件的評論和意見,與主持人進行交流和互動,使得評論節目的話語空間可以得到有效擴展。
民生新聞最為顯著的特點便是貼近民生,其新聞評論同樣需要將重點放置在“民生”二字上,在評論過程中主動站在百姓的立場和視角上看待新聞內容,并且積極加強對百姓關注問題的重視力度[2]。譬如說在遼寧衛視的《大鵬說天下》新聞欄目當中,主持人大鵬首先選擇使用東北方言,消除了觀眾與新聞欄目的距離感,而后其在評論新聞的過程中采用了民生化、口語化的視角與語言,因此使得節目廣受好評。例如該節目曾經在報道學校開設補習班的民生新聞時,主持人評論到:“教書育人是學校的職責所在,辦班教學這事兒實在是不敞亮”,其鮮明的觀點配上親民化、口語化的內容,從老百姓的視角說出了百姓的真實心聲。
民生新聞評論不僅僅只是對新聞內容進行簡單的闡述說明,還需要在評論中能夠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化,通過引導受眾群體進行深入思考,從而為其傳達出正確的思想態度價值觀,實現對新聞輿論和社會輿論有效把控的目的。如北京衛視的《每日關注》節目曾經對街邊的露宿者們進行了集中報道,主持人則通過結合記者對露宿者們的生活經歷,了解其流浪原因之后,在新聞評論時表達了對露宿者們貧困生活的關心與同情。與此同時,主持人也提出有關部門是否存在失職和監管不當的觀點,用公正、客觀、理性的態度引導人們進行深入思考探究。使得人們在收看這一民生新聞的過程當中,不僅可以了解到百姓存在的真實疾苦,同時也可以對政府機構的權利與職責進行嚴格監管,體現出了節目自身的大局意識和民生意識。
總而言之,根據評論者的不同可以將民生新聞評論依次分為主播評論、民眾評論和記者評論三大類型,不同類型下的民生新聞評論形式與內容也各不相同。但為了有效滿足廣大受眾群體的新聞需求,推動民生新聞評論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全面發展,還需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整合各類媒介資源,不斷豐富評論形式并加強對社會民生的關注力度,注重對新聞評論進行引導和深化,使得民生新聞評論能夠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價值。
[1]宋雙.電視民生新聞評論發展趨勢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郭麗輝.網絡民生新聞評論指向的多元化研究[D].渤海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