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爾孜古麗·阿卜拉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新聞業在快速國際化。隨著各地對國際文化與商務交流的推進,地方電視臺英語類新聞應運而生。
2004年5月1日,新疆電視臺首檔日播類英語新聞欄目《新疆英語新聞》開播,填補了新疆廣播電視沒有英語新聞的空白,縮短了與內地發達省臺的距離,隨著該欄目的開播,新疆電視臺真正實現了漢維哈柯英五種語言的“聯動播出”,新疆的對外宣傳得到了更好地效果。
由于新疆是個多民族地區,所以需要用不同的語言來制作電視節目,地方電視臺英語新聞和其他語種的新聞相比在受眾的數量上以及受眾的文化程度上存在著很大的區別,英語新聞的播放時間跟其他語種的新聞相比播放的時間少很多。
目標受眾和實際受眾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英語作為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的第三語言,而且新疆作為偏遠地區跟內地發達的城市相比在教育水平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所以英語水平相對來說低一點。而且英語新聞的播放時間不妥當,要么就是凌晨播放,要么就是早上趕時間去上班或者上學的時候播放,這樣受眾相對來說少。能聽英語新聞大多數是知識分子,所以受眾跟其他欄目相比相對來說少一些。
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區域,再加上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想要更多的人了解新疆要做好英語新聞工作。外國人通過英語新聞更好地了解新疆,為新疆的旅游業帶來更多的機遇。英語新聞是對外宣傳的主力軍,目前央視實現24小時播出,這樣使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覺得特別親切,可以拉近距離。
在新疆英語對大多數人來說第三語言,而且英語新聞沒有字幕,所以受眾群體不是很多,而且新疆的很多人看這個欄目不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新疆而是為了學習英語,這意味著受眾群體不穩定,所以英語新聞得不到更好地發展和傳播。
新疆電視臺英語新聞制作方式簡單,在播放的時候下面沒有中文或者其他語言的字母,對于一個英語水平薄弱的人來說有一定的挑戰。
節目缺乏感染力,吸引不了更多的受眾,對外宣傳力度不夠,而且在翻譯的過程中出現過一些錯誤。英語新聞播放的時間不妥當,播放時間為凌晨或者早晨,這樣會失去很多受眾。宣傳力度不夠,內容不夠豐富,多介紹一些新疆的勝點,這樣可以吸引更多受眾的同時也為新疆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更好地機會。
在新疆電視臺缺乏英語好而且擅長寫新聞的人才。合格的人才應該具備新聞寫作,語言和文字編輯能力,用英語寫新聞是一技之長。培養這種人才對新疆電視臺將來能夠更好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疆電視臺經營管理體制落后,缺乏資金,所以要拓寬資金來源,引進現代管理體制,優化內部管理體制。吸引更多的廣告商的同時要保證質量,廣告內容要豐富,要創新,多接一些傳遞正能量,為社會帶來更多效益的廣告。
新疆電視臺的管理體制與內地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才,要敢于突破,引用一些先進的管理體制。改善工作環境和工作環境,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大力培養雙語人才,這樣可以節省支出,要對老員工的培訓,增強競爭意識。
新疆由多民族組成,想要新疆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必須實現走出去戰略,要向國內外優秀的英語新聞欄目學習,宣揚本民族特色的同時要學習其他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如果不精通英語很難做采訪編排和剪輯工作,不能夠獨立的去完成任務,所以提高欄目組人員英語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很重要,新聞工作者應該增強競爭意識,好好學習英語或者其他語言,多了解一些外國文化。
對于一個來新疆旅游,短期或者長期住在這邊的外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更好地了解新疆的一個途徑,他們除了想了解新疆的政治以外多想了解當地的文化,自然風景,多做這方面的新聞可以滿足他們好奇心的同時也能夠拉近關系,可以起到品牌宣傳的效果,能夠更好地把新疆介紹給世界。
在地方電視臺想要更好地發展英語新聞,首先這個欄目得適應社會的發展,緊跟著時代的步伐走。新疆的英語新聞雖然在制作方面語言方面存在著一些缺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漸成熟。雖然現在新疆電視臺原創的英語新聞欄目少之又少,但希望新疆電視臺將來能夠給我們展現更多的優秀的英語新聞欄目。
總之,地方電視臺要善于學習國內外優秀的其他欄目,在英語新聞創作過程中要創新,題目要新穎,思想內容要積極向上,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提高質量,突出英語新聞的特色,提高英語新聞報道的質量。
[1]郭競.我國電視英語新聞對外傳播的現狀與趨勢——以中央電視臺英語新聞頻道為例[J].傳媒,2016(04).
[2]左佳.英語新聞節目的現狀及發展策略[J].新聞戰線,2015(24).
[3]劉志紅.地方英語節目的困境與出路[J].青年記者,2014(32).
[4]鄭瓊.地方臺英語新聞走向[J].新聞前哨,2008(06).
[5]王曄.淺談地方電視臺英語新聞節目的發展趨勢[J].中國報業,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