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潔
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使得社會大眾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網絡傳播也拓寬了電視劇的傳播渠道,給電視劇打開了新的傳播空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互聯網的普及運用,使得電視劇多了一種傳播途徑,并且也積極調動了觀眾對于電視劇的參與性,互動效果更為明顯。網絡與電視臺之間密切相融,也促使了網絡劇的興起與發展,也進一步促使了電視劇的發展。在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信息時代的不斷更新發展,網絡傳播不斷滲透到電視劇傳播中,二者的融合較為明顯,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呈現出多元化的表現形式。
網絡的普及使得電視劇的傳播多了一種途徑,觀眾不僅可以在電視上進行觀看,還能在網絡上觀看。網絡傳播的優勢之一在于方便,觀眾可以隨時隨地地觀看喜愛的電視劇,并不會受到電視劇播出時間的影響。并且,觀眾不僅可以用電腦觀看,還可以使用手機觀看。網絡傳播使得電視劇的收視范圍更為地寬廣,也更加利于觀眾調整自己的時間進行自由選擇。
許多電視劇不僅獲得了良好的電視收視率,在網絡上傳播也是備受觀眾的喜愛。例如《那年花開月正圓》《我的前半生》《愛人?同志》《美味奇緣》《人民的正義》等,都是衛視的熱播劇,在網絡傳播中也是備受觀眾的喜愛,各種彈幕消息都反映了觀眾對于電視劇的高度喜愛與追捧。國外的電視劇也是備受網絡受眾的喜愛,如美國的《行尸走肉》電視劇系列,一直受到觀眾的鐘情,還有《王牌御史》《權力的游戲》等都備受網絡觀眾的關注。在網絡上進行電視劇的觀看,給觀眾呈現了不同于電視觀看的感受。網絡傳播中,受眾可以及時與他人分享觀看心得,一同探討電視劇的劇情發展,這點是電視傳播所缺乏的內容。
電視臺傳播與網絡傳播有著不同的受眾,各自都有著不同的特征。想要更為清晰地明確電視劇創作的未來路徑,就得先明確不同的受眾群體的構成。
電視機播放電視劇是最傳統的傳播形式。一般情況下,受眾具有固定的收視環境,受到外界的干擾較少,能夠集中精力進行長時間的電視劇欣賞。并且,受眾也習慣于適應傳統電視劇的播放時長與固定形式。中國的電視劇觀眾具有以下特征:女性,年齡在45歲以上、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低收入者人群;退休人員居多。從以上特點便可以看出,當前的電視劇的受眾群體都屬于年紀較大的人群,且思維較為保守,他們鐘愛的電視劇大多是倫理劇、親情劇等。
而網絡傳播具有多樣性,受眾不被收視環境所影響。網絡傳播中的受眾大多以年輕人居多,并且文化層次較高。網絡傳播中的受眾能夠接受更多的新鮮事物,并且生活節奏較快。他們喜愛具有魔幻、傳奇色彩的新穎電視劇。例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網絡傳播中便具有一定的優勢,其是由同名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許多的觀眾都是由開始的“書迷”轉為“劇迷”的,并且在網絡傳播中,可以進行自我思想的傾訴,將對于電視劇的情感及時抒發,與他人進行互動,能夠形成良好的傳播環境。
針對電視劇的傳播途徑的不同,不同的受眾,電視劇的創作思路應當進行及時的調整。在電視劇的內容、時長以及創作主題上也應當做出一定的調整。
就網絡傳播的方式而言,網絡傳播中的受眾具有年輕化的傾向,易接受新鮮事物。創作類似于短小精悍的美劇風格、清純偶像劇能夠獲得更多受眾的喜愛。與此同時,電視劇的制作方面也可以結合年輕群體的觀賞趣味進行大膽創新,在劇情中融入更多的職場內容,例如《我的前半生》《歡樂頌》則是將職場打拼融入電視劇,獲得了年輕觀眾的喜愛。
同樣的對于傳統電視傳播途徑的受眾,也應當尋求適合他們的審美情趣的電視劇。例如《回家的誘惑》《婚姻保衛戰》《父母愛情》《妻子的秘密》等都是備受電視傳播觀眾的喜愛家庭倫理劇。
網絡傳播具有一定的互動型,電視劇的制作可以考慮結合游戲的方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網絡上也出現了許多具有互動型的網絡電視劇,這些作品充分利用了網絡傳播的互動性這個特點,讓觀眾躍升為“劇中主角”,選擇自己想看到的劇情發展形式,具有不同的結局。例如最初的則是《電車男追女記》便是利用了網絡傳播的特點進行的,獲得了許多網民的點贊,并積極參與互動;此后推出的《宅男最后的120小時》也是吸引了眾多網民的積極參與,對于劇情的結局各自發表者意見。其實,網劇與傳統電視劇相比,其中的人物情節設置并不復雜,并且能夠調動觀眾的積極性,呈現出不一樣的故事內容。
隨著網絡傳播的不斷發展,觀眾參與的積極性不斷被提高,對于電視劇的得失、利弊的研究會逐漸增多,有利于電視劇的健康發展。
[1]張智華.網絡傳播與電視劇發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04):96-98.
[2]李勝利,郝婧.網絡傳播對中國電視劇產業的影響[J].編輯學刊,2012(02):35-39.
[3]謝瑩,蔡騏.電視劇傳播與網絡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