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騰飛
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電視新聞節目受到廣泛關注,從而不斷提高對每一個新聞節目的要求。同時,觀眾的審美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只有不斷加強節目的制作效果,對細節進行多方位的處理,才能夠滿足觀眾愈發豐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剪輯技巧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剪輯就是將所拍攝到的大量素材和信息進行整理、分析,通過有效的取舍后再進行多方位的組合,最終讓信息成為一個具有感染力的電視新聞節目。所以剪輯人員不但要具備專業技術,還要有藝術審美能力[1]。在進行新聞類節目剪輯的時候,首先技術人員要熟練掌握剪輯的技術手段,將稿件進行多方位的整理和內容剪輯,將新聞信息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展現在觀眾眼前,這樣的新聞報道更加具有感染力,能夠對觀眾的感官進行刺激。
電視節目的內容形式有三種:第一種是按照時間順序方式進行剪輯;第二種是先介紹結果,然后再對事件進行敘述,大略講一下事件發生的原因;第三種是從事件的某一個引人注意的切入點入手,然后再進行事件的整體講解,為觀眾提供一條相對有價值的新聞。電視新聞節目當中多數采用第一種敘述方式進行剪輯,但是也有對這些剪輯方法進行靈活運用的節目,例如《新聞早班車》就是靈活使用剪輯方法,剪輯的時候追求自己獨特的個性,將新聞事實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在電視新聞節目當中,記者和被采訪者之間常常會以對話的形式出現在鏡頭前,就是兩者之間的對話。若兩個畫面主體的方向一致,或者是兩個不同角度的鏡頭,就會出現畫面不夠流暢的效果。電視新聞節目的節奏感主要在于鏡頭本身的剪輯率,無論是推拉還是升降,二者之間的距離感都會產生不同的頻率。如一輛汽車奔馳而來,它和等車的人所呈現的節奏就是截然不同的。
景別的變化方式以及排列的不同都會產生不一樣的傳達方式,對電視新聞節目這種表達方式來說,節目敘述的表達也會有所不同。就是在敘述同一條新聞的時候,如果敘述段落中出現不一樣的景別,其表達效果也會截然不同。由于采訪中記者會經常出鏡,這時候就會采用人物中景的方式,因為景別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氛圍,需要剪輯人員將其準確的切割到正常的鏡頭之內[2]。人們的視覺習慣就是從全景到特寫,這樣的表現效果可以平穩地進行鏡頭切換。即使有特殊的情況出現,從遠景到近景再進行特寫,就可以表達出人物的情緒變化,打破傳統的鏡頭模式。這樣的表達效果會對視覺效果產生影響,營造非比尋常的視覺氛圍,讓觀眾眼前一亮。
電視畫面的主體是人,新聞類的主體更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事件和人物都是人們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所以觀眾會首先關注新聞故事的當事人,然后才會關注事件。
很多新聞節目只是千篇一律的進行報道,忽略了事件本身所傳遞的真情實感,但是只有感情才是人們溝通的橋梁,單純的文字無法表達這樣的效果。比如,在電視新聞節目《創業者》中,就是以主人公的經歷作為新聞的載體,將主人公的感情表達出來,讓主人公的故事更加鮮活,富有生命力。這類新聞節目在剪輯時,一定要注意采訪者的情緒,對細小的動作進行處理,利用特寫鏡頭抓拍到人物的細節動作,從而使新聞事件具有真實性。
在很多電視新聞節目中,尤其是專題類節目會使用空鏡頭闡釋某一個新聞事件,再通過音樂和解說詞來進行效果的烘托,這類剪輯方法在抒發感情的時候具有顯著效果。空鏡頭可以在人物的情感上進行無限遐想,這種剪輯模式即是“蒙太奇”,“蒙太奇”剪輯方法是以生活中的小事作為視覺和聽覺語言。在新聞節目中采訪的內容比較多,在后期剪輯時插入一些畫面,增添了畫面的視覺感受以分擔觀眾聽覺上的壓力。
電視新聞節目的剪輯工作是整個新聞制作的重要環節,對收視率來說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電視新聞剪輯是一項十分專業的工作,要求剪輯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自己的新聞意識,拓展剪輯方法。只有這樣才會對新聞素材進行準確的判斷,熟練掌握新聞剪輯技巧,實現電視新聞節目良好的收視效果,與此同時,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可以貼近影視作品的剪輯方法,媒體工作者之間可以不斷交流,將每一個新聞內容和特點充分的表現出來,讓觀眾更加明晰新聞本身所傳遞的內容。
[1]王玉京.淺析電視新聞同期聲應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6,2,7(22):139
[2]賀敏.論電視新聞的剪輯技巧[J].采寫編,2016,5,(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