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瑩
為受眾高質量的播送新聞是播音員的關鍵工作,其是播音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當前,隨著我國新聞節目的創新以及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新聞播音員的要求不斷提高,而其存在的固定腔調問題,也被更多的受眾所排斥。因此,在新時期下,如何解決好播音中存在的固定腔調問題,是我國新聞播音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播音員播送新聞的過程中,我們時常可以聽見一種固化的播音腔調,其所傳遞的有聲語言沒有任何新鮮感,缺乏清晰的定義和討論,無論何種稿件、何種題材以及何種事件,播音員都采用一種模式、一種腔調為受眾播送,沒有任何輕重緩急,也沒有明顯的抑揚頓挫,用一成不變、固化單一的形式和聲音,將新聞傳遞出來,而這種播音方式和播音語言,我們稱之為固定腔調。
播音是將稿件文字變為一種有聲語言,其是播音員對稿件文字的再加工以及再創作,但是當前,一些播音員由于缺乏責任感,將新聞播送變成了簡單的語言轉變勞動,在為受眾播送新聞的過程中,無論句子邏輯聯系還是長句短句,總是一板一眼、四平八穩的進行播送,沒有領會新聞的精神和內容,也沒有思考需要以哪種情感去播送新聞,導致播送的整個過程有形無魂、語意不清。
固定腔調主要表現形式為:缺少快慢、強弱以及高低聲調對比,語言表達形式單一、語言和詞組呈現片段化、語句結構零散、播報語言等速前進、中速行駛、多停少連。而這種固定腔調讓人乏味單調、昏昏欲睡,對新聞播送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
新聞播送主要是對當前我國發生的重要事件進行報道,其職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播音員需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認識。首先,敘述清楚,播音員在播送新聞過程中,要將新聞事件清楚的傳遞給受眾;其次,具有新鮮感,播音員要具備創新意識,結合時代特點,在播送新聞中做到與時俱進;最后,具有精氣神,在播送新聞中,要體現自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播送工作,做好情感態度表達準確、恰當。
播音員在備稿過程中,要詳盡了解我國相關的宣傳紀律、法規法律以及政策方針,并且深入到基層群眾中,了解群眾、體驗生活,豐富自身的人生閱歷。同時,在播送新聞之前,播音員要認真瀏覽稿件,了解新聞事件、把握稿件結構,抓住新鮮點和新聞點,弄清導語和主體的關系,處理以及分析背景材料,明確全文與結尾的呼應關系,實現備稿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播送新聞最重要的一點是將新聞事件清楚詳盡的傳遞給受眾,對稿件文字進行再加工,為受眾呈現事件真相,并且為受眾闡述事件的前因后果,這是播送新聞的前提條件。因此,播音員在播送新聞之前,需要以稿件內容為立足點,挖掘稿件的豐富內涵和思想感情,對其進行再感受和再體驗,感受要深刻具體,進而在播送中將感受和情感傳遞給受眾。同時,在播送過程中,播音員還要對稿件進行有效分析,從全篇主旨把控內容,結合稿件的情感需要,通過恰當而豐富的語言,鮮明以及準確的傳遞情感,或者親切細膩、或者昂揚振奮,做好播送流暢、深沉委婉、激越振奮,在帶給受眾美的體驗和感受的同時,維護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實現個性化與規范化的有效統一。播音員在遵循播送規律的前提下,還要利用自身的創新性,賦予新聞以個性化和新鮮感,彰顯個人語言魅力,進而形成具有個人鮮明特點的播報風格。
播音語言主要以敘述的形式進行,但是寫作手法與敘述內容呈現多樣化,因此,播音員要根據稿件文字語言,有意識的調整自身語速,通過語言節奏的變化,實現語意的區分。在播送新聞過程中,播音員要做好停連,讓表達更加準確清楚,合理使用重音和輕聲,通過二者的配合協調,表達自身的情感態度。同時,播音員還要注意語氣的轉換,段落和層次之前要依靠語氣轉換進行銜接,通過語氣支配重音和停連,形成不同節奏的播送類型。
播講式是當前我國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播送新聞的主要語言形式,其特點為播講結合,富有較強的綜合性,可以帶給受眾以輕松的感覺。但是播音員在面對特殊體裁的新聞,例如法律條文、任免名單、命令、訃告、通告以及公告等關注度高、影響廣泛的體裁時,要通過宣讀式播放方式,將內容準確傳遞給受眾,其既可以鮮明以及準確的表達立場和態度,還可以提升新聞的分量和規格。在說新聞的過程中,播音員要使用規范化以及藝術化的口語,發聲和吐字更加接近日常生活,具備較強的交流感和輕松性。
總而言之,想要切實改變播送新聞中出現的固定腔調,播音員一定要注重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滿足新時期受眾的收聽要求,促進我國新聞播音行業的穩定發展。
[1]陳竹,方言.直播狀態下播音員的注意品質[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36(12):82-84.
[2]賴茉堯.在電視新聞播音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幾種思維意識[J].西部廣播電視,2015,(07):24+30.
[3]葉曉虹.淺論電視新聞的“播”與“說”[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0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