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清
普惠資金審核方法及重點探析
●陳華清
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以下簡稱“普惠資金”)是指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門用于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包括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資金、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勵資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以獎代補資金等。這些資金都在每年年終由有關金融機構或項目單位向當地財政部門提出申請,再由省級財政部門對全省申請資料進行匯總,統一報當地專員辦審核;專員辦審核后出具審核意見上報財政部,財政部據此作為撥付資金的依據。因此,專員辦審核環節至關重要,關系到上報資料的真實性和合規性。通過近年來的實踐,福建專員辦總結出審核方法和重點如下,供參考。
審核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吃透”文件精神。普惠資金涉及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點多面廣,資金量大,且政策性強,因此在審核之前,必須熟悉掌握財政部《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及單項資金管理辦法和制度規定,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審核。二要前往省級財政部門初步了解情況。省級財政部門是全省集中匯總申報單位,審核時首先要前往了解情況,初步掌握中央和省級資金撥付進度和到位金額,省級出臺的管理辦法和有關文件,各地市(縣)申報情況,以及聽取他們對進一步完善普惠資金管理政策的意見和建議。三要深入一線詳細核查。初步了解全省情況之后,應根據人力和時間安排,有重點地抽取部分縣市和有關單位進行詳細核查。選點要具有針對性,突出監管薄弱的項目和單位作為選點對象。核查時既要聽取情況匯報,也要查看會計報表、賬簿、憑證和其他資料,對有的申報項目,如PPP項目等還要親自到現場實地察看。四要與相關監管部門保持密切溝通。普惠資金審核時需要核查許多指標數據是否真實和合規,僅從申報單位取得數據往往不夠準確和嚴謹,還需要到其他監管部門取得相關數據進行對照。比如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和定向費用補貼資金審核,涉及對涉農貸款范圍和金額等指標的確認,核查組就需要同當地人行或銀監部門進行溝通,聽取說明,達成一致意見,才能最終予以確認。對于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的借款人個人和小微企業的借款主體資格確認,也需要聽取當地人社部門的意見。五要與調研相結合。充分發揮專員辦貼近基層、貼近一線的駐地優勢,在審核中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普惠資金政策執行情況和存在問題,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向財政部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為完善普惠資金監管相關政策積極建言獻策。
審核重點上要關注以下內容。一要重點審核是否符合申請主體資格。符合獎補政策支持的申請主體資格應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規定進行認定,對于不符合主體資格的要予以剔除。另外,對于原先符合申請主體資格,但可享受補貼期限已經到期的,也要給予剔除。比如福建省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可享受的期限為3年,超過3年就不再享受補貼。二要重點審核獎補資金計算口徑是否正確。符合申請主體資格的普惠資金項目最終享受獎補資金多少,需要通過相關年度財務指標和業務指標計算得來,因此有關財務和業務指標的歸集口徑至關重要,口徑歸集錯誤將直接導致獎補資金計算的錯誤。比如某縣級金融機構在申請2016年度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時,將不屬于涉農貸款類別的貸款項目歸集到2016年的涉農貸款類別進行統計,導致該金融機構多申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1065萬元,經福建專員辦審核之后予以剔除。三要重點審核基層單位申報數與省級財政部門申報數是否一致。普惠資金由相關基層單位按年向縣級財政部門提出申請,再由地(市)財政部門初審后報省級財政部門匯總,最后統一報當地專員辦進行審核。這種層層上報方式有時會發生基層單位實際申報數與省級財政部門最終上報數不一致情況。比如2017年在抽查某縣農商銀行時,發現該行申請2016年度定向費用實際申請補貼資金與省級財政部門向福建專員辦提供的申請數據有較大出入,經審核確認系最終上報的數據有誤,對此福建專員辦剔除了多申請補貼資金70萬元。四要重點審核地方財政補貼配套資金是否安排到位。普惠獎補資金中,除了PPP項目獎勵資金由中央財政全額安排外,其他領域資金都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按比例共同負擔,地處東部地區的福建省,目前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擔比例分別為30%和70%。福建專員辦2017年在抽查福建省兩個地市2015年度(2016年度尚待財政部清算確認)地方配套資金時,均發現配套資金不到位情況,兩地市共有應配套未配套資金705萬元。地方財政資金未及時配套到位,影響了有關金融機構參與普惠金融的積極性,給普惠金融政策的順利實施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作者單位:財政部駐福建專員辦業務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