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田以洲 劉先華 向騰蛟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執紀監督“生力軍”
——湖北省宜昌市開展“前置監督”筑牢廉潔安全線側記
●通訊員 田以洲 劉先華 向騰蛟
與錢打交道的財政人,怎么才能做到“常在河邊走,總也不濕鞋”?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不斷探索,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摸索出財政內控監督模式,改“最后一公里”問題監督為“事前一公里”的未病檢查,把不合規的小問題扼殺在監督的搖籃里,筑牢了廉潔財政的安全線,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財政形象。
宜昌財政將局機關紀委、各支部紀委、局內部風險控制小組與財政監督局力量整合起來,實現人力資源共享,檢查線索互通,打造了一支政治過硬、戰斗力強的紀檢監察隊伍。2016年,全局參與紀檢監察事項人員達到80%,形成了人人是監督員、事事是監督崗、筆筆資金是風險點的財政監督體系。
同年,宜昌市財政局先后獲得全國財政“六五”法治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等5項省部級榮譽稱號,在人大專項工作評議和全面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中均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宜昌財政機關紀委認真梳理查找財政部門廉政風險防控的薄弱環節,全方位摸清工作崗位存在的廉潔風險點,組建隊伍對重點崗位、易發風險點進行常態化監督檢查,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提示工作,超前謀劃,未雨綢繆,有效防范各類財政風險事件的發生,為財政資金和財政干部加把“安全鎖”。
定期開展內審。抽調局內各科室工作人員成立內審小組,對局內財政收支情況進行獨立檢查審計,且作出每年不少于兩次的規定。內審檢查面涵蓋局機關各科室和所有二級單位,檢查重點為票據反映的業務內容是否真實、是否符合財經紀律、報銷手續是否齊全等。檢查結束后,向局黨組提交檢查報告,向全局縣級干部、各科室及二級單位負責人通報審計結果,約談相關責任人,指出存在的問題,要求限期整改,并跟蹤督促抓落實,防止干部在“微小權力”上“栽跟頭”。通過這些措施的強力實施,2015年全局內審問題較上年下降了80%,也有效防范了各類財務風險事件的發生。
實行存款對賬制度。為避免出現挪用、截留、轉移財政資金的現象,宜昌財政在全省率先推行財政專戶資金存款余額核對工作,實行獨立監督機制,既加強財政資金日常監督,又有效保護了重點風險崗位財政干部。由機關紀委牽頭,組織財政監督局對財政資金在銀行的存款進行定期集中核對,核對賬證、賬表、賬實是否相符,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合規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嚴格的制度執行產生了良好的檢查結果,自2012年存款對賬工作開展以來,宜昌財政沒有發生一起財政專戶資金被挪用、截留、轉移的事件。
重點監督職能科室。機關紀委每年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對具有預算管理職能的業務科室進行重點抽查,確保財政資金安排到哪里,監督檢查就延伸到哪里;財政資金使用到哪里,跟蹤問效就落實到哪里。由機關紀委和監督局年初下達檢查計劃,全年跟蹤檢查,檢查內容涵蓋科室的內控制度建設、履行職能以及科室所管理專項資金的計劃與執行情況等方面,全力督促業務職能科室盡職盡責,防止權力濫用。
堅持從具體問題管起,強化日常監督,見物見人見細節,抓早抓小抓長遠,切實增強財政干部防腐拒變能力,治腐敗于“未病”之時。
把握春節、“五一”等關鍵節點,堅持明察暗訪,以強有力的威懾力叫停“節慶腐敗”。緊盯中上層干部等重點人群,構筑單位、家庭、社會并行的廉政文化網絡廉政體系。實行副科級以上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正科級以上干部實績月報制,按月填報實績表,每半年進行一次民主評測;紀委參與干部選拔任用全過程、任前廉政談話和新任命干部集中向憲法宣誓儀式等工作。
健全信息公開透明制度,公開行政權力和政務服務流程清單,開通“宜昌財政”官方微信、微博和預算執行查詢窗口,立體發布財政政策、財政數據、財會資訊等重要信息,開辟多個進行信息公開的渠道,便于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截至目前,宜昌財政共在兩公開網和中國宜昌門戶網站上公開省定公開的財政專項資金和轉移支付資金32項110515萬元,公開財政政務信息168條,向社會發布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等各種政務信息39條。建立市民網上訴求答復機制,2016年辦理群眾來信來訪100多件,獲得社會和群眾的好評,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群眾滿意率達100%。
出臺內控制度,鏟除腐敗土壤。2016年印發《宜昌市財政局內部控制基本制度》,出臺8大專項風險管理辦法,建立關鍵環節、關鍵崗位、關鍵節點預警防控機制,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財政管理責任體系,提高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水平,有效防控財政業務風險、廉政風險和外部風險,推動財政管理創新,確保干部清正廉潔。如國庫收付局在預算執行管理過程中,依照制度規定,收到預算科傳送的預算指標后,必須于5個工作日內接收、審核;根據業務科室或國庫部門內各相關崗位傳遞的文件、單據、表格等紙質資料,及時、準確地錄入、審核實撥或總會撥款指標;定期對崗位履職及風險防控情況進行檢查,不定期對崗位工作進行重點抽查;建立輪崗機制,促進崗位交流溝通,避免個人謀取不當利益,影響指標審核結果。同時監督局對各個流程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對不按規定程序接收、錄入、審核預算指標,或審核把關不嚴等行為,及時發現糾正。
紀檢監督工作為財政改革保駕護航,有力地推動了宜昌財政改革的發展。湖北宜昌財政打造供給側改革“五大供給端”等5項財政改革成果受到財政部的重視和肯定。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三去一降一補”,制定實施《宜昌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財政行動方案》,提出了30條高“含金量”和“附加值”的財政政策措施,整體發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該方案出臺后,成為全省財政系統唯一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也是市直部門中唯一的部門行動方案。
爭取資金推進大城建設。2016年全市財政部門先后爭取中央和省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等各類資金突破400億元。爭取外貸資金6億美元,占全省資金總量的50%以上。多方籌措城市建設資金393億元,支持100多個城市基礎公共設施項目建設。設立50億元城市建設基金、50億元民生PPP基金,用于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項目的資金需求。八大財政金融產品累計撬動銀行貸款140億元,惠及近800家企業,有力地支持了產業發展,極大地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難題。
“放緩財政”撐起“快進民生”。堅持民生是為政之要,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繼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16年,全市民生支出達到424.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達到78.9%,支出總額和占比再創歷史新高,充分體現了財政有“力度”、民生有“溫度”、幸福有“質感”。為保障市民公共交通出行,市財政局先后籌措資金2.1億元,保障308臺嶄新的新能源公交車按時投入使用,“高顏值”的公交車已成為宜昌城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綠色低碳、舒適安全、美觀大氣、承載量大,新能源公交車改變了人們對宜昌公交車的固有看法,乘坐公交車出行也成了大多數市民的優先選擇。同時,宜昌財政又爭取資金8000多萬元,用于公共交通運行油價補貼,降低公共交通運行成本,間接讓利于市民。
化被動為主動、化事后為事前,完善、暢通、清晰、高效、快捷的“前置監督”機制,規范了財政干部行為,保障了重大財稅改革政策的落實,“財務報銷問題專項治理”、“小金庫專項整治”、“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作風建設專項檢查”等工作穩步推進。在各項舉措的實施下,宜昌財政各項工作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深受社會各界好評,2016年,宜昌市財政局榮獲“全省財政監督工作先進單位”和“全市應急管理政務信息和公眾訴求辦理工作先進單位”,激勵宜昌財政人在新的工作征程中勇往直前、再立新功。■
(本欄目責任編輯:范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