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卓
社會經濟體制和文化體制不斷發生變革,挑戰到廣電傳媒的歷史地位。近些年我國政府不斷轉變自身職能,廣電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將我國的軟實力不斷提高,開始轉變為服務型社會。廣電媒體在做宣傳工作的時候,還要制作出穩定社會的一系列節目。
我國給予廣電行業一定的優惠政策,促進廣電行業的發展,廣電行業具有 一定的公共服務性質。需要傳播社會公益內容,提供公共性服務。使廣電的澶博和公共性服務功能不斷強化,在媒介一體化過程當中,對于公眾的利益給予一定的保障,并且可以完善廣電媒體的服務體系。完善服務體系需要建立完整的媒介體制和規章制度,在政府宏觀調控作用下,電視臺為公民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對于群眾的各種視聽需求給予滿足。例如某電視臺推出“民生直通車”等節目,主要就是關注群眾之間發生的小事,傳播溫情故事,發揚公益事業。
增強廣電媒體的服務功能可以掌握社會輿論的主動權。傳統廣電媒介可以看將生產內容和社會力量進行充分的利用,宣傳政策體制,對于社會輿論起到引導作用,發揮出公益性價值。通過統計,當前我國網民已經達到了6億人,其中手機網民占據很大的份額,很多人都是利用互聯網等途徑獲取信息,反而主流媒體獲得的關注比較少。因此廣電媒體需要結合現狀,加大技術和資金方面的投入,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否則就會脫離了社會主流。當今媒體逐漸融為一體,建立的信息傳播平臺需要覆蓋整個社會,使廣電媒體的服務功能得到增強,保證廣電媒體的主導地位。
互聯網的用戶處于中心,傳統媒體受眾觀念和地位得到顛覆,在互聯網思維影響下,用戶對于媒體內容具有一定的掌控性,用戶對于媒體渠道具有一定的掌控力,可以通過社交圈進行互動和共享。廣電媒體需要學習花禮網企業的市場開發能力和創新思維,加強用戶的體驗。融入到互聯網當中,對于用戶實施跟蹤,獲得主動權。新媒體的顯著特征就是開放性和互動性,這樣廣電媒體可以對于新媒體進行抗衡,可以促進自身的發展。廣電傳媒需要將各種傳播手段和方式進行全面的調度,為其提供更多的服務。
家庭用戶屬于廣電的優質資源,電視機可以展現內容,也可以實現互聯網服務在家庭。融合了移動和有線深度的時候,廣電媒體可以了解家庭用戶的需求,并且充分的顯示出來。廣電應該以電視終端智能化為基礎,構建家庭解決方法,尤其針對廣大的農村地區,需要在多個方面滿足家庭用戶的各種需求,利用產業融合的方式。一些有線電視無法覆蓋鄉村和城郊,可以融通廣電網絡,利用一條網線既可以打電話,也可以看電視等,可以適當的增加有關農村種植科教等節目。媒體融合在深度的發展,廣電需要家庭用戶為基礎,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廣電媒體需要融合家庭用戶和個人用戶,提供更多比較適用的內容。和傳統媒體進行比較,互聯網技術和模式比較強調個人化。加劇個人化,建立互聯網信息蜂巢,加強個體和家的聯系,這也是廣電媒體融合的主要思維。
互聯網可以滿足個人用戶,對于大眾媒體的公眾傳播系統可以發揮沖擊到作用。當前廣電系統處于劣勢,這就需要避開廣電媒體,結合自身媒體基因和政治屬性,爭取更多的市民,在市場終端和用戶進行交流和融合。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需要將自身的公共服務價值不斷進行強化,可以發揮廣泛的影響,實施企業營銷傳播,建立公共生活的平臺,與此同時需要利用大眾傳播平臺,在更大的空間范圍當中,政府在公眾和社會之間建立橋梁和紐帶。
在媒體融合過程中,傳統媒體需要發揮出自身公益性和公共服務性質,對于自身的服務優勢進行強化,和互聯網建立結合方式,增強社會輿論的主動權。廣電傳媒在發展當中,發揮平臺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使其成為政府和群眾的橋梁,實現自身的價值。
[1]張莉.“搭便車者”:廣電傳媒體制改革探析——基于制度分析的視角[J].新聞界,2012,15:58-61+71.
[2]熊金凱,顧文斌.“無線蘇州”:城市信息云平臺藍本計劃——蘇州廣電傳媒集團的新媒體探索之路[J].傳媒,2013,10:50-51.
[3]周鴻鐸.我國廣電傳媒反思及發展路向分析——從第四次傳媒浪潮說起[J].視聽,2016,03:4-8.
[4]張允,車柯逸.基于廣電傳媒制播分離環境下的理念型心理契約建構問題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