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媛彥 陳佳榮
作為未來祖國各項建設事業的中堅人才,當代大學生黨員肩上的社會責任更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理想更宏偉。目標也更明確。新的歷史時期,當代大學生黨員,在學校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典范,宣傳復興中國夢的形象大使,走向社會后,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忠實踐行者。本文對當代大學生黨員,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意識進行初步的探究。以期為高校大學生黨員,進一步發揮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供建議。
2012年11月29日,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其體表現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為實施手段。這是習總書記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
當代大學生黨員,具備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年富力強,朝氣蓬勃,是建設祖國,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優秀人才。當代大學生黨員,具有無產階級先鋒模范作用,是新時期黨最重要的新鮮血液。實現中國夢,當代大學生黨員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當代大學生黨員,生活在大學校園的象牙塔里。沒有經歷過社會大環境氣候的洗禮。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個人行為中,都表現出極其單純的正能量素質。因為他們正處于一種十分優越的社會環境和政治教育環境保護之中。這種優越的社會環境表現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多數家庭供養孩子上大學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了。具有優良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都知道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人人都是崇尚文化文明的明事人。對自己的每一個孩子在學習中都傾其所有,盡最大的努力去滿足他們把書讀好。
當代高校大學生,是天之驕子。黨和政府對辦好教育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我國教育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舉世公認的環境。各種教育軟硬件設施都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優越的生活條件和適宜當代大學生黨員思想意識形成社會政治環境,為當代大學生黨員在校園中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優質土壤。所以,當代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意識是純潔的。就算是有一點瑕疵,也只是極少的不和諧聲音。
習總書記對中國夢的定義,為當代大學生黨員施展自己的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實現中國夢,需要更多更好更高優秀品質的當代大學生黨員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中施展自己真實的才華。
剛畢業走向社會生活的當代大學生黨員,沒有了大學時代的優越環境。投身到社會大染缸中來。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不協調。大學校園里那五彩斑爛的色彩也變得有些灰暗起來。曾經的理想和誓言顯得如此蒼白和無力。加上就業的影響,房價上漲的影響……動搖了當代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意識和對人生價值觀的認同。
當代大學生黨員,是我國具有現代文化科學知識的先進代表。創造創設適合當代大學生黨員成長的社會環境,有利于加強和鞏固黨的組織建設,發揮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當代大學生黨員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大學生黨員剛剛從學校走向社會,沒有社會閱歷,缺乏應對社會復雜局面的經驗和能力。他們還沒有搏擊市場經濟的經驗、能力。各級政府要想為大學生黨員作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他們盡快適應環境,練出肌肉,掌握搏擊市場經濟的技術和能力。
鼓勵大學生黨員自主創業。在資金、稅收、土地、辦證等各方面為他們提供支持。使大學生黨員樹立生產生活信心。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一個共產黨員的歷史使命感。
當代大學生黨員,是我黨寶貴的知識財富和年青新鮮血液。進一步保護和發展當代大學生黨員,創造適合當代大學生黨員成長的土壤,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使命感,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這樣,這一年輕的社會先鋒群體才能健康的成長和壯大。
[1]石堅軍.對高校中國文化概論課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4):85―88.
[2]段宏偉.新時期大學生理想教育通俗化研究[J].決策探索,20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