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春穎
在九八年時期,我國正式實行房地產行業改革,自此中國房地產事業迅速發展,在我國經濟建設中處于重要環節。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房地產行業也面臨產業優化升級與改革。與之相關的房地產新聞報道也成為社會各界了解地產行業的窗口,因此,根據為了更好滿足當前人們對地產行業的了解需求,新聞行業需要及時做出產業結構優化與調整。
在一些房地產網站中,可以看到一些文案以新聞體裁出現,這些新聞的主要目的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吸引讀者購買地產,屬于廣告的一種。例如當前在搜房網中,可以看到類似報道,文章開頭部分分析當前我國社會對期房和現房的概念仍存在誤區,將期房和現房之間的差異簡單理解為房子是否在建。文章隨后指出,期房和現房的規定標準,是否具備房產證和土地使用證。商品房在銷售時,消費者只需要查看房屋是否有房產證即可[1]。期房需要同時出示五張證明,才可以即買即住。在實踐過程中,如果房屋已建設完成,但是房屋還未取得房屋產權證以及房屋土地使用證,那么,該房屋還屬于期房的范圍之內。文章到這一部分都在客觀分析,指出當前消費者購房誤區,提示消費者這些樓盤都是可以隨時購買隨時入住的,并從細節部分展示這八座樓盤的交通優勢、環境衛生情況、房屋最新動態等,具有明顯的宣傳意味。類似的新聞廣告在各類房地產網站中屢見不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對房地產新聞的信任。
當前,在房地產頻道的業內動態、搜狐焦點新聞中心房地產項目部門等,在同一時間段,經常出現一些“標題黨”,這些新聞利用當前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將這些事件與樓盤推銷結合在一起,用噱頭炒作樓盤,例如,固安、永清和涿州三地發展改革進行過程中,搜狐、網易房產部門都采寫了三地發展前景對比的新聞,新聞內容仍然是推銷這三個地區的樓盤。網易房產頻道的業內動態、搜狐焦點新聞中心的項目版塊、新浪樂居樓市新聞活動版塊等。
經濟新聞由于其自身較高的專業性,在編撰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量的數據引用與術語堆疊,導致想了解經濟新聞的人看不懂,看得懂的人不愿意看的局面出現。近年來,房地產新聞也出現相關局面,按揭、公攤面積、公租房、印花稅、契稅、產權所有、土地轉讓等一系列專有名詞給閱讀帶來一定障礙,增加理解的難度[2]。所以,房地產編輯在進行新聞編寫時,需要進行“二次創作”,站在普通讀者的角度,將專有名詞解釋清楚。比如說,在編輯新聞中出現的數據時,可以將同期數據進行對比,突出重點,使讀者清晰直觀地了解到作者想傳達的意圖,在對比中突出變化與重點。另一方面,在實踐過程中,新聞排版以活潑為宜,避免死板生硬的排版出現。
當前,房地產的迅速發展,導致房地產媒體迅速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復雜的房地產市場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給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帶來便利,目前,一些房地產媒體希望可以參與到消費者的購房過程中,為消費者提供更切實的便利。但是隨著房地產事業的發展,房地產新聞產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3]。為了進一步吸引客流,增加點擊量,地產新聞從業者不得不在文章層面下功夫。吸引穩定的客流,光靠標題的噱頭是完全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網站本身質量提高,為客戶帶來新鮮真實的地產信息,真實與權威是戰勝其他虛假廣告信息的最重要優勢。
因此,在文章編輯過程中,房地產報道不僅需要追求真實,更需要傳播理念。從房地產行業的熱門事件出發,不是簡單地停留在對事件本身的描述上,還需要從廣大消費者角度出發,將對讀者而言有閱讀價值和了解價值的內容呈現出來。優秀的房地產新聞報道絕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堆砌或數據羅列,還需要對當前市場進行估計和預測,將樓盤信息全方位告知,讀者關心的房價跌漲情況、房地產行業內部動態等,新聞里都需要有具體體現。提供真實有效的資訊,降低讀者對廣告的不信任感,是當前房地產報道需要邁步的方向。由情感引導上升到邏輯指導,深入分析,不斷提升文章本身質量和報道的可靠性,建立與讀者之間的互信意識,從而增強讀者對網站的喜愛感和依賴感。
總的來說,新聞報道的首要前提是公信力,公信力是建立在媒體與讀者雙方之間互通互信的基礎上的,因此,房地產新聞報道應當將當前地產行業內部的缺陷與進步真實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將樓盤信息全面發布給讀者,避免盲從甚至播報虛假信息,盡可能為消費者提供真實有效的購房指導,促進我國房地產事業更進一步發展,保障人民購房需求得到合理滿足。
[1]孫俊軍.關于我國房地產新聞消息來源偏向的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4,5(13):15+56.
[2]張金利.房地產新聞報道中廣告新聞化現象分析[D].南昌大學,2016.
[3]何梅.我國房地產報道研究綜述[J].新聞世界,2011(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