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琪琳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嘉興314000
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
朱琪琳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嘉興314000
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傳統國際貿易年均增長不足10%,跨境電商卻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中國傳統國際貿易發展面臨著市場外需低迷、貿易摩擦、融資成本等諸多難題,跨境電商的成本低、便捷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給傳統國際貿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本文就新經濟背景下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影響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速,成為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在跨境電商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以B2B、C2C、B2C為主流的三大跨境電商模式。
(一)國家政策助力跨境電商發展
跨境電商在我國起步晚,但在外界各種力量的幫助和扶持下發展的很快,而且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在發展規模方面,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實現了4.2萬億元的交易規模,增速高達35.5%;在發展的基礎建設方面,我國呈現出“主體落后、配套不完善”的發展問題,對跨境電字商務可持續發展形成較大的阻礙。
(二)跨境電商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我國跨境電商規模龐大,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市場經濟環境,為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近兩年來,我國在跨境電商貿易中的交易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僅2014年,我國就實現了4.2萬億元的跨境電商貿易額,增長速度高達35.5%。這樣的發展規模是巨大的、增速是驚人的,這說明,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快速,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正推動我國跨境電商快速前進。
(三)基礎建設滯后導致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瓶頸
基礎建設滯后的問題比較突出,正面臨著發展瓶頸在跨境電商中,中小企業成為經營的主體。由此帶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才的缺乏情況比較嚴重,缺乏、專業化的跨境電商人才,對推進跨境電商發展形成較大制約;二是方法比較缺乏,營銷模式過于傳統,對于方興未艾的跨境電商領域,實現創新性發展,無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三是發展被動,缺乏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加之基礎建設不完善,特別是在國際支付、物流服務等領域,存在較大的滯后性,這也是當前跨境電商發展所需迫切解決的問題重點,應在創新性發展中逐步解決。
(一)經營主體發生改變
在跨境電商領域,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發生了改變。首先,跨境電商貿易依托于互聯網技術,“虛擬企業”成為跨境電商貿易中,經營主體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其次“虛擬企業”+貿易企業的合作方式,也是當前經營主體的主要形式。最后,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讓跨境電商鏈中的各個要素形成了更加緊密的關系,跨境電商與國外廠商之間的合作得到強化,三大主流電商模式的構建,對于構建完善的電商貿易服務鏈條,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經營模式與營銷方式發生改變
經營模式的改變是跨境電商最為顯著的改變之一。在傳統國際貿易中,物流外貿企業的經營模式冗長,而跨境電商之下,形成了全面結合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及業務流于一體的經營模式,提高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與此同時,傳統國際貿易的營銷方式有“效率低、成本高”的特點,這對于跨境貿易企業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成本支出。
(一)推進綜合型人才培養
加速國際貿易模式轉型發展人才是支撐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缺口。因此,積極推進綜合型人才培養,表現出顯著的緊迫性與重要性。(1)強化綜合型人才的引進,充實現有的人才隊伍,確保人才建設滿足實際發展的需求;(2)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強化對現有人才的教育培訓,提高專業知識水平,以更好地勝任職業要求;(3)強化高校人才培養進程。
(二)推進跨境產業平臺建設
優化跨境電商發展環境。當前,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問題,在于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發展水平不足。首先,跨境電商在平臺建設的過程中,應注重平臺推廣的廣度、深度,能夠為不同領域提供優質的、準確的服務,進而擴大平臺的影響力;其次,支付平臺建設,應強化支付的安全性,并在便捷化的支付環境之下,提高跨境交易的效率;最后,以第三方建立海外聯盟倉儲,為不同企業提供倉儲、物流、配送、維護等服務,這樣既可以降低單個企業的物流成本和銷售壓力,還可以為售后服務提供支持,降低消費者的風險預期。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的形成與發展,是時代不斷發展所形成的,對于促進國際貿易轉型提供了新的動力。跨境電商在經營主體、交易方式、經營方式與營銷模式等領域,對傳統國際貿易進行優化與創新性發展,充分體現出跨境電商在國際交易中的巨大作用力。此外,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推進綜合型人才培養,加速國際貿易模式轉型發展;推進跨境產業平臺建設,優化跨境電商發展環境,都是推進我國跨境電商進一步發展的有力之舉。
[1]關于構建我國跨境電商及支付外匯業務管理體系的研究,中國人民大學.20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