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麗君
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它的正反兩方面。即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新媒體的出現,所產生的影響也同樣如此。
多元化的接收方式減小了傳統媒體被時間、地域所束縛的局限性。 各大門戶網站開設的新聞專欄、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手機客戶端、網絡視頻等,可隨時隨地收看收聽,極大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大量的手機用戶自然成為了受眾群體。新媒體產品傳受互動便捷化。微博、微信作為一個積聚強大信息的平臺,只要注冊個人或者團體,都可以通過自述發布的方式對所獲得的信息和宣傳產品進行發布,既可以圖文并茂傳播,也可以配發評論進行互動傳播。
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也顯現出了它的弊端。重要的是它缺乏對大量信息來源的篩查和把關,特別是自媒體人多數不是媒體專業人員,政治素質和技術水平距廣播電視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能力有一定的差距。新媒體存在信息的隨意性,有的自媒體人為了獵奇和利益,往往為迎合消費時代大眾的娛樂心理需求制作散布負面、消極的信息,也會造成一定社會不良影響。
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表現出諸多不足。不僅存在技術落后,而且運行機制古板缺乏靈活性,在現實中導致節目
質量參差不齊,對受眾選擇產生不良影響。觀念落后,內容陳舊,多元化、多層次需求來打造精品節目意識淡薄。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傳統媒體節目內容、發展理念、創新意識卻未及時做出更新和轉變。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廣播電視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廣播電視媒體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升。作為廣播電視工作人員不僅應具備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還應熟悉各類基本操作技能,以適應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需要。
新媒體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以傳播時效快、可選擇性和便捷性高,信息量大、參與性強等特點占據了非常強的傳播優勢。移動傳媒主要載體——智能手機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使受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走出了時間地點的限制,受眾可以不受限制地接受到更豐富的優質信息。智能手機作為移動傳媒的載體和快捷的新型服務平臺,它集中了互聯網絡等多種技術優點,成為新媒體發展的助推器。 移動傳媒的快速發展,對廣播電視傳媒和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廣播電視傳媒應在觀念上更新,轉變原有的管理方式,運營方式。面對新媒體這一新生事物的出現,除了要有超前意識,創新意識外,積極培養新型人才是關鍵。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對傳統媒體業務熟悉,熱愛新聞事業,有時代責任感的年輕人才。通過人才培養,打造一支把握時代脈搏,具備全新理念,能夠勝任未來融媒體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在內容與形式上不斷拓展媒體經營與發展空間,推進融媒體向更廣闊領域邁進。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經濟快速增長,
人們對獲得信息量和信息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受眾對獲取信息的便捷性與時效性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勢不可擋。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同時,也提供了一種廣闊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在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精品節目的打造,節目收視率的提高,都離不開互聯網這個大平臺。只有在發揮優勢的基礎上,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才能滿足新時代廣大受眾的多領域信息需求,才能使廣播電視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推進廣播電視媒介與新媒體的融合,提高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力度,主要體現在融合新媒體的實時性,發揮廣播電視新聞的深度性優勢;融合新媒體的個性化,發揮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電視新聞要做到揚長避短,提高廣播電視編輯的素養,制作高質量的新聞作品,既要保持傳承廣播電視編輯過程中的精華,也要學習新媒體的潮流方向,兩者相融合,才能在發揮自身原有的優勢,創作出百姓新聞樂見的好的作品,贏得受眾的歡迎。廣播電視媒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以新的理念和思路實現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積極推進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的融合。拓寬傳統媒介傳播思路,將傳統媒介優秀的傳播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相融合,實現廣播電視傳媒的創新與發展。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融合發展是廣播電視事業在時代大潮中應作出的果斷選擇。未來道路任重道遠,廣播電視媒體要順應時代發展,創新思維,取長補短,發揮真實性、權威性優勢實現突破。媒體融合是一種媒體創新的模式,也是發展趨勢,目前融合的程度不夠,特色不突出,資源沒能實現充分共享,也是比較普遍的問題。
[1]朱連生.電視編輯小語[J].人民政協報,2004,12.
[2]孟家暉.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改進[J].新聞研究導刊,2015(15).
[3]樊方.融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J].新媒體研究,2016(13).
[4]宋毅.媒介融合趨勢下電視媒體的內容變革[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1(11).
[5]李江濤.媒體融合的關鍵問題與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