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輝
“人們接觸新聞媒介,第一個目的是為了獲取有用的信息,了解客觀世界的變動。任何一種新聞媒介,如果不提供人們需要的信息,或者沒有足夠的信息量,充塞著老話、套話、空話、大話,那就不可能受到人們的歡迎。”這是新聞媒體的基本功能,也是報刊媒體所必須實現的功能。進入網絡時代,交流互動空前繁榮,海量的信息在人群中快速傳播,這種情況就要求報刊媒體和網絡媒體同步進行內容上的傳播。但報刊媒體所慣常使用的傳統語言,其格式擁有嚴格的規范,不足以簡潔的表達某種信息,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便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如今,諸如“菜鳥”、“有木有”、“神馬”等類似網絡流行詞匯越來越多地在各類報刊上刊登,這種傳統媒體對于網絡流行詞匯的使用日益普遍,形成了一種潮流現象。《人民日報》2010年11月10日頭版頭條的大標題《江蘇給力“文化強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給力”一詞就是當下一個不折不扣的網絡流行詞匯。中共中央的機關報在如此顯著的位置上使用網絡流行詞匯,被很多人理解為一種信號,即對于網絡流行語的一種認可與肯定,在《人民日報》這篇報道刊登后的11月12日,全國不下10家報紙在標題上均使用了“給力”一詞。
2010年9月10日,《南方周末》經濟版的文章《美國金融的“躲貓貓”游戲》以“躲貓貓”這個網絡流行詞匯來諷刺美國金融的狡詐,沒有看正文,讀者便可從標題中的“躲貓貓”領會作者的意圖。這種運用讓報刊媒體的語言也充滿了新鮮性,更重要的是一個“躲貓貓”背后的豐富含義,給讀者更多不一樣的體會。
2010年“我爸是李剛”事件自媒體一報道便在網絡上被廣泛關注,也引發了“我爸是李剛”這一網絡流行詞“人氣爆棚”。 “我爸是李剛”這個網絡流行語催生了對于該事件的輿論的產生,報刊媒體通過網絡流行語發現了事件并介入其中。也正是報刊媒體的介入,讓該事件的輿論更加強大從而促使有關方面加快了對事件的解決步伐,也保持了解決問題的一定透明度。
縮略語是網友聊天或發帖子時經常使用的一種語言形式,經濟又實惠,不僅可以節約版面也可以節約時間。基于這一特點,報刊媒體的新聞報道中縮略語也被經常使用,但在使用之前,必須弄清楚所借用語言詞匯的確切含義,濫用或誤用縮略語,不但部分受眾無法讀懂,而且必然給人以嘩眾取寵、畫蛇添足的感覺。同時,一些專有名詞,在沒有中文意義標注的情況下,就被大量使用,如“CEO”、“IQ”、“EQ”等,如果在使用過程中不添加注解,很多閱讀報刊的受眾就很難理解其表達的意思。
在網絡流行語中,有一些是來自于外國語言或者方言區,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而被熟知,隨即在報刊中出現廣泛的引用。但是在媒體的傳播過程中,其流行的形式卻存在著差異,出現了同義異形的網絡流行語混用現象。如,FANS和“粉絲”混用。
新聞語言強調鮮明的時代風格,不同時代的鏡像都能通過一個時期的流行語體現出來。很好掌握分寸、靈活運用網絡流行語必然能夠帶給新聞報道更多的時代性和貼近性,同時也豐富了傳統漢語、報刊語的活潑性與情趣性;但必須承認的是,當前網絡流行語并不完美。與傳統的漢語或報刊語言相比,其隨意性太大,真正能夠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詞匯有限。所以記者、編輯應有一個選擇性的意識,保證報刊媒體的新聞語言準確、真實、客觀的特性。
網絡流行語被新聞語言采用,可以為報刊增添不少的特色。按照報刊的版面跟體裁的不同,區別對待網絡流行語,能夠更好的為報刊添彩,獲得廣大讀者的喜愛。
報紙的版面語言是新聞內容與編排方式的有機統一,用一些詞義準確、被社會認可的網絡流行語做版面名稱、欄目名稱和導讀語,能夠充分發揮網絡流行語簡潔性的特征。
《南方都市報》在網絡信息的借鑒上很有特點。該報每天出版一百多個,頭版和三版是新聞導讀,其他版面則采用網絡特點的發布新聞方式,如交代重要新聞背景采訪“鏈接”這個網絡詞匯,一些欄目名稱如刊登網友對新聞事件的評論起名為“跟帖”“網眼”等等,使整份報紙呈現出貼近讀者的風格特點。
報刊的新聞評論語言嚴謹莊重,大多使用書面語。即使使用的流行語一般也是具有一定事件背景的流行詞匯,與新聞傳播相得益彰,起到很好的輿論監督作用。相對于評論,消息和通訊稍加新鮮、時尚。其語言通俗,使用網絡流行語的時機更多。
報紙開設的網絡、博客版面,更應尊重原創,不低俗、不惡搞。這樣,既可以保持網文的原貌,又可以摘取年輕人個性對話內容的網絡流行語,甚至有些只是符號,只要不低俗,均可以采納使用。
網絡流行語的變化趨勢反映了國人日益增強的知情意識、參與意識與監督意識。使用網絡流行語,于報刊而言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有效、合理的使用網絡流行語,有利于報刊傳播力的提高。但應該遵守一定的規范,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1]祖明遠.網絡流行語背后的話語表達——以“俯臥撐”、“躲貓貓”等為例[J].新聞世界,2015年06期.
[2]李卉.網絡流行語的傳播學價值[J].青年記者,2014年8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