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茂華
影視藝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它既具有傳統藝術的審美屬性,又受到諸多技術性因素的制約。既需要學生掌握影視藝術編導技術同時又要具備深厚的藝術審美素養及能力,除此以外,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不可能是靠某一個人的努力便得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影視作品的完成需要創作成員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以便能在影視作品創作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許多高校的影視藝術專業,特別是一些起步較晚、軟硬件配備較薄弱的專業,還未形成成熟、有效的培養模式。一方面是社會急需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與學校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則是學校軟硬件配置無法跟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背景下學生的多元化學習要求的矛盾。而對于學校和專業自身來說,軟、硬件條件的改善又無法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這一系列矛盾與困境,使得這一部分學校必須探索出一條既適應當前社會要求又能與自身現實條件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如何在硬件條件和環境不足的情況下,通過轉變教學方式盡可能地縮短社會需要及學生需求與自身專業建設之間的差距,對于在編導教學一線的專業教師來說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義務。
我校影視藝術編導專業成立于2006年,在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對影視藝術編導專業來說,它的實踐性屬性要求其培養的學生離開學校后能夠馬上勝任實際工作。種種矛盾和要求,使得編導專業學生在校時即有實際項目操作經驗成為必要。
其次,對于以我校為代表的地方高等院校來說,服務地方既是責任亦是生存之道。隨著中國經濟和西部經濟的發展,成都逐漸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都市。我校地理位置與成都中心城區緊鄰,再加市屬高校所賦予的天然“血緣關系”,使得以項目為基礎推動政校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成為以成都大學為代表的地方高校的優勢。在過去的若干年中,有許多成功的服務地方的例子推動了成都大學在服務地方的同時補足了自身不足的資源與教學短板。
對于實踐性很強的編導專業來說,通過學校與地方政府的天然關系,實現專業與地方相關部門的對接,實現互助互利,將對編導專業的教學模式、資源建設、人才隊伍搭建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項目式教學能夠最大程度打破傳統講授式課堂在實踐性專業中的局限。在項目式教學課堂中,學生與老師都是以項目組成員的身份進入項目,師生之間平等地交流,學生的自由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發揮。項目式教學的成功實施,能使學生較早地進入到影視作品實際策劃與制作的真正流程中,使學生在交流、創意、策劃、制作等方面都得到真正地鍛煉。
我校編導專業注重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專業特色上更加注重將基礎理論教學與創作項目實踐相結合,使專業教學與行業結合更為緊密。就目前的培養方案來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培養方式還是以課程教學為主要形式。注重知識的體系化與條理性是傳統課程式教學模式的優勢。這中間也存在一些無法克服的問題。
首先是媒介技術發展迅速,推動整個媒介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在90年代以前,我們接收信息的媒介還是以廣播電視為主,但到21世紀,傳統媒介式微,互聯網崛起。之后,手機等移動終端幾乎取代電腦,成為人們接收信息的主要媒介。媒介的進步,使得信息的制作方式也必須適應新的媒介要求,如注重視聽元素的使用,文字日趨短小精悍、更注重頁面的奇觀化效果等。這些都對我們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要求。傳統的課程教學往往無法及時進行轉換培養。其次,傳統課程式教學比較注重體系化與學理性,在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方面,相對較弱。而編導專業應用性較強,如果不能與市場對接,將難以培養出市場需要的人才。最后,大學因對教師的學歷、職稱等要求較高,許多業內有經驗的技術型老師,往往無法達到學歷或職稱的要求,無法進入大學課堂對學生進行操作技能的培訓。使得學校教育理論教育較強而技能教育偏弱。這些狀態,都呼吁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在當前,筆者認為進行“項目式”教學,是較好地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弱點,培養適應當下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較好途徑。
在當前,對編導專業實施“項目式”教學,主要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成都大學是成都市屬唯一高校,近年來,在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園環境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硬件設施設備建設等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5年,在成都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成都大學與成都廣播電視臺、成都傳媒集團等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溝通有無,互助進步。兩年來,宣傳部協調推動了媒體教師到學校交流教學,將一線知識帶入課堂;同時也派遣學校教師到一線媒體掛職鍛煉。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礎上,雙方可將學校、媒體資源進行整合,根據各自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建立各個項目組群,帶動學生一起參與市場項目的制作,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項目式教學模式的實施,一方面要借助學界教師和業內教師的聯合,但同時更要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業界教師更注重市場性,關注市場項目的取得、實施與完成。與學界教師相比,比較缺乏系統的培養學生的方法與堅定的職業責任感(當然不乏優秀的業界教師)。在學生培養的途中,容易出現后繼乏力的情況。因此,加強對本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才是實行項目式教學的重要保障。
傳統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雖然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但雙方之間更多的還是一種你傳我受的關系,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得到全面調動。在項目式教學模式中,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將會弱化。教師與學生雙方是圍繞一個項目而建立的戰友關系,雙方將針對這一項目提供自己最大的智慧與技能。除了在討論中雙方互動式學習之外,參與項目的各方將會自覺將此項目視為自己必要完成的工作之一,會主動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這樣將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媒介環境迅猛變革的當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適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以項目式教學模式對其進行補充是較好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