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晨光
消防隊伍是一支專業性非常強的救援隊伍,職責在于保護人民的人身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擔負著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和滅火、搶險救援等工作任務。2006年5月10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各級公安消防部門,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之下,除了完成火災撲救任務以外,還要積極參加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18類各項社會搶險救援任務,包括危險化學品泄漏處置、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地震及其次生災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等[1]。因此,公安消防部隊高度參與的以上各類救援任務的新聞報道,均屬于消防救援類新聞采訪報道的范疇。
我們都知道,許多需要消防部門參與救援的事故本身,常常會給社會發展和人民的人身財產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進行消防救援類新聞的采訪與報道,是為了能夠讓市民在第一時間了解事故情況。此外,做好消防救援類新聞的相關采訪報道,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市民的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在遇到火災等突發事故時,能夠保持清醒和冷靜的頭腦,協助消防人員處理緊急情況,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損失。這也是消防救援類新聞報道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通過對人們進行消防救援宣傳教育,可以盡量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發生[2]。
采訪,是一切新聞報道寫作的前提和基礎條件,是新聞工作者為了搜集新聞的內容素材而開展的一系列調查活動,更是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在多年的消防救援類新聞采訪報道實踐中,對采訪技巧有一些粗淺的經驗總結:
(一)善于開展提問。提問是新聞采訪中記者最常用的表達方式。正確的提問方式,可以快速找到問題的答案,快速抓住問題的實質與核心,增強采訪的效果。因而在采訪前,要先做好采訪準備,有一個初步的現場分析,熟練運用采訪的技巧,可以從正面、側面和反面進行提問。在封閉式提問的基礎上,可適當進行開放式采訪,可以讓新聞素材變得更加真實、生動、飽滿。要善于運用啟發式的提問方式,循序漸進地獲得想要的新聞素材,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正確的引導被采訪者主動說出問題,啟發并喚醒一些記憶[3]。提問的形式要靈活,提問的語氣要平和,要學會隨機應變,營造良好的、和諧的采訪氛圍。
(二)注重觀察細節。在具體的消防救援類新聞報道中,還要注意全面地了解事實的真相,因此可以說,觀察采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在觀察采訪時,要注意觀察事物的細節,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而快速獲得事物的實質精髓。在消防救援類新聞采訪中,要求采訪報道者心思能夠更細膩些,注重觀察細節,透過現象看實質。
(三)運用比較手段。比較也是常用的采訪手段之一,要求記者能夠做到邊采訪邊比較。在比較中確定好重點,從而獲得更加專業的新聞材料,特別是一些能夠引起社會強烈反應的材料,都是需要新聞記者擁有敏銳的新聞嗅覺,在比較中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反思。除此之外,還需要比較新聞素材的時效,除舊迎新[4]。
(一)樹立大局意識。新聞媒體對新聞事件的采訪報道,應該要擔負起輿論引導的責任。在消防救援類新聞的采訪報道中,需要新聞工作者熟悉、了解事故的發生、發展情況,才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加準確而真實的新聞采訪與報道,但是光有一定的職業報道能力還不夠,還需要消防救援類新聞采訪報道工作者擁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消防救援類新聞屬于突發新聞,通常伴隨著的是災難事故的發生,在具體報道中,要始終站在大局的角度,嚴格尊重新聞宣傳紀律,始終堅持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決不能盲目沖動,要保持冷靜的頭腦。
(二)把握時效性與準確性。作為突發性新聞的一種,消防類新聞的采訪和報道對新聞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的把握就顯得更加重要,這要求報道者不僅具有較快的反應速度,同時也在最大限度上追求準確,把握好新聞報道的社會公信度。
(三)注重報道的完整性。不確定性信息的傳播會造成誤解和恐慌,為了安撫群眾的恐慌情緒,一定要提高消防救援類新聞采訪報道的完整度,讓群眾獲得最為完整的消防信息[5]。消防救援類的新聞報道,要從一而終,從事故的發生,到救援結束,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深入現場開展“全感采訪”,增強對消防救援類新聞報道的全面了解性。
綜上所述,消防救援類新聞的采訪和報道工作,并不是一件簡單而輕松的事情,它需要新聞工作者熟悉事故的發生發展規律,擁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把握受眾需求,為群眾帶回最真實的消防救援類新聞報道。
[1]唐鵬.淺析消防救援類新聞采訪及報道[J].新聞傳播,2016(19):97-98.
[2]范建紅.媒體如何做好消防救援類新聞報道的幾點芻議[J].新聞研究導刊,2016(10):248.
[3]文建,陳怡,申琰.融合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突發應急報道能力建設?[J].中國記者,2014(09).
[4]石麗珊.消防救援類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培養路徑[J].中國記者,2013(09):106-107.
[5]崔雪嬌.消防救援現場短新聞的采寫[J].記者搖籃,2012(0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