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英國特約記者 韓莎莎 青木 紀雙城


中國同志社交軟件Blued近日宣布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人民幣融資,讓聚焦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的英文首字母縮寫)人群消費的“粉紅經濟”引起關注。近些年,同性戀群體在全球多國越來越活躍,針對該群體的消費也逐漸成為市場熱點。
美國:緊盯“千禧一代”消費
美國舊金山有一個知名的同性戀街區叫做“卡斯特羅街”。從街頭到街尾隨處可見同性戀群體標志性的彩虹旗。就連人行道也是彩虹色的斑紋。目光所及的一切都打上了同性戀群體的烙印。不到一公里的街上鱗次櫛比地擠滿甜品店、音像店、服裝店、酒吧、餐廳、咖啡館,甚至還有劇院和一個小型博物館。
這條街是美國同性戀經濟的一個小小的縮影。根據美國蓋洛普咨詢公司2017年1月公布的調查,美國成年LGBT的人口比例由2012年的3.5%增至2016年的4.1%,也就是說,全美有超過1000萬人口是LGBT,比2012年多了175萬。其中,生于1980年至1998年的“千禧一代”LGBT人口目前占所有成年LG?BT人數的58%?!扒ъ淮笨側丝谡济绹赡耆丝诘?2%。也就是說,美國青壯年目前是“粉紅經濟”的消費主力。
這些人群的花費都體現在哪些方面,也引起了關注。位于舊金山的咨詢機構社群營銷&視角關注LGBT群體有25年歷史。根據該機構發布的2016年調查數據,LGBT群體占據全球消費市場的5%-10%。在大件商品的購買上,26%的LGBT人群過去一年至少花費500美元在家用音視頻電子設備上,25%花費在家具上,22%的人租賃或購買一輛新車,17%的人花費至少500美元在新衣服上,10%的人表示主要花費在裝修房子上,另外有6%表示購買新房,2%表示購買度假屋。另據美國2011年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同志群體”消費力較一般消費者要高出3倍,所關注商品的平均單價也更高。
TomboyTailors是位于舊金山市首家針對LGBT群體的高端定制服裝店。這家服裝店老板安德爾斯就是一位女同性戀者,她表示創立公司的初衷就是因為自己只能穿不合身的男裝,“我不想讓其他人忍受不必要的尷尬”。大多數LGBT對這家店表示支持,很多人是為了參加婚禮而定制服裝。一套普通面料的定制服裝超過1000美元。
除了類似于TomboyTailors或者卡斯特羅街這種專門為LGBT群體服務的商家或者街區,LGBT群體大多數還是會在普通商店購置物品。根據美國同性戀商會2017年1月發布的首份“美國LGBT經濟”報告,美國連鎖零售商塔吉特百貨蟬聯最受LGBT歡迎的品牌。此外,網上購物也成為越來越多LGBT群體新選擇。“彩虹倉儲”是美國最大在線LGBT購物平臺,這個純粹由男同性戀成立及經營的購物網站,年收入超過780萬美元。
德國:大城市設“粉紅經濟區”
德國被稱為“粉紅經濟大國”。像德國前外長韋斯特韋勒、柏林市長沃維萊特和德國電視一姐安妮·維爾等都是公開的同性戀者。德國目前有8萬對同性戀情侶結婚。多年來,德國各地都把“粉紅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的新動力。
建立“粉紅經濟區”是德國“粉紅經濟”一大特色。德國柏林、漢堡、慕尼黑等大城市都有“粉紅經濟區”。像柏林居住著約30萬名同性戀,僅位于舍恩貝格的“粉紅經濟區”就住著兩三萬人。
《環球時報》記者走入方圓兩公里的舍恩貝格“粉紅經濟區”:香氣撲鼻的咖啡屋、時尚摩登的專賣店、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健身俱樂部、迪廳、酒店……這里應有盡有。而且,每家商店門口都掛著鮮艷的彩虹旗。甚至,街頭紅綠燈上的小綠人也變成同性戀情侶。
德國第二大特色是“粉紅節日文化”。德國同性戀群體舉辦的各種節日非常豐富,從同性戀迎新晚會、同性戀電影節,到五一跳舞到天亮,再到啤酒節上的同性戀周日,最后是“粉紅圣誕”,幾乎每周都有活動。這些活動也為城市帶來可觀的收入。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克里斯托弗游行日”,幾乎每個大中城市都會舉辦。像柏林,每年參加這個節日的游客在50萬到100萬之間。
“這一活動給并不景氣的柏林經濟帶來動力?!卑亓致糜谓洕鷮W者弗蘭克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柏林市政府的數據顯示,“克里斯托弗游行日”舉行的周末,給柏林帶來1.5億歐元的效益。
“粉紅旅游”是德國“粉紅經濟”的第三大特色。弗蘭克斯告訴記者,同性戀群體的旅游出行已達到全世界游客量10%左右,而支出更是達世界游客總支出15%以上。德國最大旅行社途易公司主管松尼克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同性戀者給德國旅游業提供的經濟貢獻大約有數十億歐元。
此外,近年來,德國也掀起“粉紅創業熱”。許多年輕的同性戀者或異性戀者投身“粉紅經濟”。比如,有企業為同性戀者設計了同志相親APP;有銀行則為同性戀者推“PayGay”,刷卡二維碼的同時還可積分;還有的新創企業則專門為同性戀群體提供特色飲食等等。
英國:“粉紅鎊”每年超過60億
在英國,老百姓對于“粉紅經濟”這個名詞并不陌生。不過,大家會更加習慣用另一個說法——“粉紅鎊”。英國《衛報》在1984年率先提出了“粉紅鎊”的說法,從此它成為英國針對同性戀消費群體“粉紅經濟”的代名詞。據統計,“粉紅鎊”背后所代表的經濟價值,每年已經超過60億英鎊。
“粉紅鎊”蓬勃發展,最直接體現在這個國家的旅游、餐飲以及酒店消費市場。由英國政府出資成立的旅游機構“暢游英國”,就是專門招徠同性戀游客的。位于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附近的一家名為“藍色海鷗”的酒吧,就是當地人熟悉的同性戀酒吧。雖然近些年來,像這樣的傳統英式酒吧在金融危機以及外國餐飲業消費文化的影響下,不少宣布關閉,但“藍色海鷗”的酒吧經理喬治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己的營業額仍然非常令人滿意,因為每天這里都是高朋滿座,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同性戀消費者。
英國同性戀人花在婚禮上的“粉紅鎊”也很可觀。2006年英國同性婚姻合法化后,英國同性戀人在之后12個月里,因舉辦婚禮就消費了1.3億英鎊,大大刺激英國本土經濟。對于籌辦婚禮的同性伴侶們來說,置辦婚禮的另一個重頭戲是禮服。傳統的西服定制店缺乏同性伴侶定制的經驗,無法提供咨詢意見。為此,一些在倫敦的專業婚禮服裝設計師已經就這一問題同一些大公司合作,提供特別的定制服務,令同性新人們更加滿意。
在英國市場上,同性戀群體已經逐步習慣擁有專屬他們的服務體系,這從他們每天閱讀的雜志,收看的電視頻道,著裝到雇傭的裝修公司、水管工,無所不包。來自英國同性文化雜志《態度》的馬修-托德說,廣告商早已不再小看“粉紅經濟”的影響力,因為它在英國的發展越來越廣闊?!?/p>
環球時報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