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君+楚樹龍
唐納德·特朗普在一年多的競選和當選后的一個多月中,已經鮮明地展現出他的個人形象、特性、政策主張和傾向。
經濟社會政策將更加“共和黨化”:減稅、基建、放松對金融機構和能源行業的管制,但反對多邊貿易安排則違反共和黨長期的“自由貿易主張”;反移民、反醫改等社會政策將難以實施。外交方面試圖發起“特朗普革命”,包括與盟國關系、美俄關系、中東政策以及臺灣問題等對華外交方面。但美國和世界不是特朗普總統一個人可以說了算、可以決定的。在國內他將受到國會、利益集團、輿論和公眾等強大勢力的制約,在世界上受到各國的牽制,特朗普能否真正成為美國一位“強勢總統”仍是不確定的。
盡管特朗普在競選成功后多次表示共和黨建制派向其示好,但如果在某些原則性問題上特朗普與黨內有無法彌合的矛盾,共和黨又在參眾兩院占據多數席位,就將大大增加立法難度,因此,一些需要國會批準的改革方案能否成功通過,還有待觀察。特朗普采取“先易后難”的策略,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