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驊?鄒振棟?趙津蘋?陳麗麗?劉海靜?房美妍?劉達
[摘 要]隨4G、微信等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己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廣泛關注和熟練運用。學校育人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各種新媒體技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有了越來越多的影響,尤其體現在青少年身上。新媒體時代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如何應對新媒體技術給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問題。如何正確認識并積極應對新媒體,發揚其利,避免其弊,在實踐中探索出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新模式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青少年;思想引導;路徑
一、新媒體時代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的新變化
1.新媒體特征分析
新媒體使信息獲取更加便捷且呈碎片化狀態。信息化時代的特征之一便是人們生活節奏逐漸加快,而且生活休閑時間呈碎片化狀態。通過微博、微信、QQ等媒介,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同時獲取的方式、時間的選擇越來越自由,即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新媒體。
新媒體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寬廣的交流平臺,使人際互動溝通更加多樣。青少年經常通過騰訊賬戶、微博平臺、微信平臺等及時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記錄或者表達內心所想并通過平臺傳播于他人,使信息成倍擴散。由于網絡發言門檻低,使人們更樂于利用新媒體發表言論;但由于監管力度較弱,使得新媒體平臺發布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差距甚遠。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具有扁平化的特點。新媒體環境下息信傳播的中間環節較少,往往都是點對點、點對面的傳播。直接從消息發布者到信息接收群體,傳播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可以通過零碎的時間完成信息傳播。
2.新媒體時代青少年思想的新變化
(1)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輿論環境的復雜多變,青少年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傾向。新媒體平臺上各種社會思潮的相互碰撞和激蕩,影響著青少年群體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新媒體上的信息大多數為了吸引人,往往過于另類反主流,這些符合了青年追逐新鮮時尚的心理需求,但由于信息發布者對信息的準確性往往不能辨別,就產生了很多謠言和不實信息,這些信息不知不覺中侵蝕著我國青少年的思想價值觀念,部分青少年出現信仰危機,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學習、理解也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對信息傳播進行管理,引導青少年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重要問題。
(2)青少年社會參與度提高。過去的青少年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而不善于積極表現自己。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青少年群體社會參與的途徑得到了極大拓寬,社會參與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借助新媒體平臺來進行政治意識和訴求表達,從而維護自身的合法政治權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青少年參與社會輿論提供了便捷渠道,他們能夠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各種社會事件中來,勇于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個人的力量推動社會輿情特別是網絡輿情的發展。隨著青少年群體社會參與意識的不斷增強,如何相應提高青少年群體參政議政水平、公共事務參與能力等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課題。
(3)社會交往模式的創新拓展。新媒體時代,廣大青少年群體情感和訴求的表達方式受到深刻影響,這種表溝通和思想交流的成長時期,但是當今青少年的生活環境、學業壓力使得他們沒有太多的機會和時間來擴大社會交往范圍,青少年群體對于情感交流、人際交往的需求常常被壓抑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環節青少年群體的這種需求壓抑提供了很大支持和便利。各類網站、論壇、微博、微信和即時通訊等多種新媒體工具,為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社會交往構建了技術平臺。
新媒體平臺虛擬性開放性的特征,更加符合青少年人生階段尋找共同語言和情感表達的需求,青少年運用新媒體工具更易于袒露心扉,增強社會交往能力是青少年表達個人情感、宣泄內心壓力的主要途徑。隨著網站、論壇、微博、微信、智能手機終端等新媒體平臺的不斷開發,青少年群體比以往更踴躍、更迅即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態度和主張,通過微博、日志以及自拍等多種方式全面展現自我的思想、個性和風采。但青少年群體由于缺乏辨別能力和判斷力,容易被意見領袖的觀點影響和左右,并容易受到各種極端和偏激思潮的不良引導,選擇非理性表達的方式,產生以青年為主體的網絡群體性事件,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二、新媒體時代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的機遇和挑戰
1.新媒體發展為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帶來的機遇
(1)有利于拓展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平臺的豐富性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平臺的大量涌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群體在網站、論壇、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上集聚起來,新興媒體已經成為新時期新青年表達、交流、聯絡和集聚的重要平臺。我們可以依托新媒體技術,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青少年思想的引導工作,實現對青少年群體的密切聯系和廣泛覆蓋。利用其覆蓋面廣、參與程度高、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和喜愛的特點,為我所用,借以了解青少年思想動態、掌握青少年真實訴求,切實把網絡青少年組織起來,為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提供了一條途徑。
(2)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的方法創新
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引導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任務,做好對廣大青少年的思想引導工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教育工作者肩負的歷史重任。置身于新媒體時代,教育工作者們應該迅速適應環境變化,積極主動轉變工作思路,勇于善于拿起新媒體工具,在新媒體平臺上強陣地、發聲音,廣泛開展思想輿論引導工作,及時傳播正能量,團結帶領廣大青少年積極營造晴朗的網絡空間。利用各新媒體平臺,樹典型、立榜樣,做好宣傳工作,通過發揮榜樣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導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新媒體平臺宣傳推廣,號召更多的青少年參與推選、投票和點贊,以這種輕松活潑、易于參加的形式凝聚更多青少年參與進來,提高正能量事例的傳播效率。
(3)有利于提升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的效率
在新媒體尚未廣泛使用時,對青少年群體進行思政教育是需要消耗許多的勞力、物質、財富的,而且成績并不明顯。伴隨新媒體的廣泛使用,能夠運用圖文并茂、音頻結合等多類信息散播方式,進行大范圍全方面宣傳,讓受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信息傳遞,花費少、覆蓋面大。青少年群體的需要以及心理狀況等,能夠通過新媒體快速作出回復,在方便工作的同時,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
2.新媒體發展為共青團工作創新帶來的挑戰
隨著網站、微博、微信、智能手機終端等新媒體的興起,各類媒體、商業機構、大V等競相爭奪青少年眼球和影響其思維意識的競爭空前激烈,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青少面的思想引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1)傳統的教育模式面臨挑戰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廣大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思想動態、價值取向等方面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新媒體已經成為青少年表達思想言論的重要公開平臺,成為影響青少年思想意識的重要有效渠道,同時也成為各類意識形態交鋒碰撞的重要集聚場所。一方面,由于廣大青少年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青少年群體在現實中集體生活的時間縮短,原本學校、單位等集體的組織作用日漸被削弱。尤其是,傳統的下發通知文件、召開全體大會等組織動員的方式,不再適應青少年群體的思想特點,這種灌輸式、命令式和說教式的動員方式的效果逐漸降低。同時,由于青少年人格的異化,傳統的青年榜樣的精神感召力和典型示范作用也在不斷下降。精神性引導、行政化動員等傳統的組織化動員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工作的更高要求,無法廣泛覆蓋更多青少年群體,也無法觸及新的青年群體,這對以行政發動為主的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2)傳統的活動模式面臨挑戰
傳統的活動組織模式一直以來都秉持著自上而下發命令、層次分明搞活動、行政動員來參加的固有特點,總體而言有墨守成規、生硬死板之嫌。而全新的新媒體平臺具有可以自由的交流、溝通、交友、娛樂等特點,活動門檻低、參與較便捷、自由度高,因此深受當代青少年的喜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線上”聚集。特別是大量青年自組織依附新媒體平臺崛起,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紐帶,吸引凝聚了大批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以松散的、靈活的、自由的方式開展一系列“線上”活動。更有甚者,由“線上”聚會發展到了“線下”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各類豐富多彩、類型不一的活動,很大程度上革新了傳統的活動模式。這種新興活動的模式符合了新時代的發展方向,也得到了廣大青少年群體的認同和參與,對青少年傳統的活動模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3)原有權威地位面臨挑戰
社會深度轉型打破了原有的兩極社會結構,新媒體技術革命消弭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中間層次的群體大量涌現,青少年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有“麥克風”,由個人事務到公共事業上都獲得了平等的發聲權,改變了青少年話語權被團組織嚴格控制的局面。一直以來將思想引導作為其根本目的,思想引導的手段以傳統的說教宣傳為主,政治色彩濃厚,有時相對而言不是那么“接地氣”。伴隨著青少年群體心理特征的顯著變化以及個人利益訴求的多元化,傳統的共青團說教宣傳的效應正在逐步被削弱。與此同時,由于新媒體平臺具有匿名性、自主性,青少年群體在新媒體空間中自在發揮青春創意,彰顯個人特色,創作出大批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網絡流行文化,并通過新媒體平臺進一步發酵傳播,很容易形成較大的社會影響,這種方式更易于被廣大青少年群體接受、認同和喜愛。
三、新媒體時代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的新路徑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普及和經濟社會的深度轉型,新時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既面臨著巨大挑戰,也迎來了大好機遇。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實現工作創新,使傳統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拓寬新渠道、煥發新生機,成為當下共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命題。
1.以戰略思維制定總體構想
在新媒體技術無處不在的今天,應該將新媒體的運用定位為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的 “驅動器”,不斷轉變教育引導工作的方式、創新引導形式,帶領最廣泛的青少年參與當下改革實踐,倡導社會文明新風,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凝聚青春正能量。把微博、微信、網站三大新媒體集群做強,實現與青年的全方位連接。
2.利用新媒體打造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新平臺
當前,伴隨著隨著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以及新媒體技術的迅猛普及發展,青年的價值觀日趨多元化。在新的形勢下,要從新的角度認識和把握思想宣傳文化工作的新特點、新規律和新要求,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思想引導,促使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鞏固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首先,要大力加強新媒體思想輿論引導工作。一方面,要搶占新媒體陣地,大批建立官方的新媒體陣地,同時大量凝聚社會現有的新媒體資源,不斷加強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和智能手機終端等新媒體工具的應用。另一方面,要重視宣傳內容。要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實現從“內容供應”向“產品供應”的轉變,致力于挖掘、開發和推廣一批具有精神內涵價值、深受青少年喜愛和追捧的微電影、動漫等新媒體文化產品,并嘗試結合地方特色來打造共青團新媒體文化工作品牌。特別是要重視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用優秀經典文化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地滋潤青少年心田。
3.統籌做好不同領域青少年群體的分類引導工作。
根據青少年的不同特征進行分層分類,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青少年群體的思想輿論引導工作。一方面,要鞏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中院校等領域的青年思想引導工作,這些單位的思想引導工作基礎較好,要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持續開展好宣傳思想輿論引導工作;另一方面,要創新做好社會其它領域的青少年群體思想輿論引導工作。例如,針對外來務工青年進行分類引導,可以考慮通過建立網絡駐外團工委等形式吸引凝聚在外打工的流動青少年,進而通過開展各類新媒體活動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思想輿論引導等。要“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新媒體青年文化活動。圍繞當今青少年最迫切的現實需求,“線上動員”和“線下聚會”相結合,組織開展一系列學習提升、婚戀交友、志愿公益類的新媒體青年文化活動。著眼提高青年參與度,通過在線發布“公益召集令”,定期發布公益志愿需求,充分調動青年參加團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4.進一步提升教育工作者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者運用新媒體開展工作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大專題培訓力度,培養教育工作者“互聯網思維”。整合各類社會新媒體資源,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大V名人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開展專題講座,幫助其熟練掌握運用新媒體的規律特點,并將理論運用于實踐開展青年群眾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加教育工作者實戰演練機會,在實務操作中出實效。在網絡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充分鍛煉自己的能力,實現個人新媒體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